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发现:
中山黑最先由一位中山鱼友,QQ名为“中山型男壮志“(由于时间久远,QQ名字可能记得不太清楚,如果有错误麻烦请指出)于2006年最早在国斗天下论坛发帖。最早在中山发现,而初次发表名字即为“中山黑”,之后就一直沿用至今。当年由于HK相关分布资料比较匮乏,因此发现之初一度被高度质疑”中山黑“的存在,后来才被慢慢证实其存在。
分布
按现在手头资料中山黑只分布在中山市,其他地区暂时没有发现。主要分布在”新会黑“所在山脉的一条支系山脉,水体海拔***米左右的河床为泥沙底的山涧,在山涧中段流速缓慢的回涡位,荒废的山塘及水坑都有分布。
特点
中山黑最主要体表特征为黑色盖斑四周的橙红色比较明显(红笔圈起来部分)。
提起中山黑,中山黑的打斗是比较变态而且杀伤力比较大,有别于很多其他地方HK种群。个人认为这种战斗技巧是比较先进而且有效。中山黑对战时很少夸示,一般一上来就会直接攻击对手的腹部,肛门,眼,鳃盖,所攻击的部位都是对手比较薄弱的要害。如果新会黑是属于持久耐打型,那中山黑就属于爆发重击型。
整体身型“壮如牛”。身板宽而且厚实,种群整体身长比其他大多数地方种群大。公鱼一般能长到包尾13厘米,之前本人采集过最大的个体包尾巴有15厘米,母鱼能长到包尾10厘米。之前有鱼友提出中山黑有红尾和蓝尾两种。本人不同意这个观点,红尾和蓝尾的差异其实只是当地食物米虾的多寡所导致。因为所谓的红尾,野采回来一段时间,红色会慢慢褪去,跟蓝尾没任何差异。而红尾所繁殖出来的鱼苗养大后也是跟蓝尾完全没有任何差异。人工苗尾色表现为深蓝色,出状态时腹部会表现出深蓝色。
公鱼:
母鱼:
尾巴表现出蓝色
耐高温,耐浑浊水体,抗病能力较其他地方种强,繁殖容易,比较适合刚接触HK的朋友练手。但是提醒一点,中山黑属于肉瘤病易感型,这个需要饲养的朋友留意。
现状
跟其他水生生物一样面临诸如“土地开发,水体污染,电鱼,旅游开发”等问题。种群密度呈逐年缓慢递减,但总体还算比较稳定。
对中山黑的进化推测。由于中山黑和新会黑同属于同一山脉,而且之前野采过程中曾经发现过一条野生中山黑,臀鳍出现过橙色红斑,橙色红斑有可能是返祖现象。所以个人猜测中山黑和新会黑可能是亲缘最近的两个HK地方种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