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Oryzias 于 2014-2-28 21:51 编辑
在我們人類社會中,每個人打從出生起便被父母賜予獨一無異的名字,以及父親的姓氏,組成一個伴隨我們一生,讓別人清楚你就是你的姓名,而在生物分類上,情況亦是大同小異。生物的名命上,有使用二名法的規則,一個學名必須由Genus(屬名)加上Specific epithet(種小名),才算成立,當中屬名好等於人的姓氏,而種小名則為其名。而大多數的生物學名的構成皆是用上拉丁文及古希臘文,偶有人物、地方名稱及地方方言拼音等,而根據文法規定人物名稱後要加上"i",地名後大多會加上"ensis"等,但由於我們不是講拉丁文及古希臘文的,因此我們在中文上需要通俗及普及地將學名翻譯。
哪麼我們的學名中譯怎來啊?一般都是從學名直接翻譯過來的,例如Mugilogobius abei, 屬名Mugilogobius就是Mugil=鯔魚+gobius=鰕虎魚,種小名abei就是Abe=阿部(日本人的姓氏)後+i 組成的,所以譯成阿部氏鯔鰕虎魚。亦有些是約定俗成的,例如Parazacco spilurus異鱲, 屬名Para=副+zacco=鱲屬,種小名spilurus=尾斑,直譯會變成尾斑副鱲,但因為約定俗成而被沿用而今。
約定俗成易理解固然有其好處,但最後卻譯至失去其意就很苟且了。
例如將 Rasbora steineri 譯成南方波魚就很不對味兒, Rasbora 譯為波魚因為約定俗成, 但steineri是Steiner=斯坦納(外國人姓氏)+i 組合而成,加上 Rasbora steineri 是波魚屬成員中分佈最北的一種,不用斯氏波魚卻用上南方波魚就很怪。
Osariichthys 譯成馬口魚, 但卻被無故改成馬口鱲,雖然牠們兩個屬有親緣關係,但因此就改譯就很怪,還會造成不必要的混亂。如Osariichthys evolans, 應叫作長鰭馬口魚,不可隨便又簡化成長鰭鱲,這是因為Osariichthys馬口魚和Zacco鱲是兩個不同的屬,混為一談實為俹簁的作法。
不過有些學名中譯是非直譯其意但卻更為貼切,就如Rhodeus ocellatus 高體鰟鮍 和 Macropodus ocellatus 圓尾鬥魚, ocellatus是眼斑的意思,但這個特徵在這兩種魚並不明顯,其中文翻譯反而更直接指出其特徵,這様反而比較有創意及靠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