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BS面临消亡的时下,谈谈两江的未来

[复制链接]
渡鴉Lv.29 会员认证 发表于 2016-3-2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广东广州越秀区
作为一个新人,我仅表达一下新人对此的看法,我觉得有助于新手加入大家庭的体验。从而维护人气
1、我一进这网站,第一个感觉就是——乱。板块太多,不知道怎么下手,特别在BBS人气下跌的时代,其实很多板块要整合了。
2、以前人数多,但现在的情况明显很多东西都多余了。很多板块已经很久没人了,但这些人去哪里了呢?答案是QQ群,小范围的专业圈子。大神一般不会去逛什么贴吧啊,论坛的,因为已经没必要了。
3、专业性,我虽然稍微逛了其中几个板块,现在的帖子都贴吧化了,没什么吸引力。我建议是建一个《专业科普知识》板块,挑选一下好的文章、技术帖子、科普图鉴之类的加进去,同时,只能回复,不能发帖,保证板块每个帖子的极度专业性。
4、我试过在手机上两江,上了一次就不想上了,因为是通过浏览器看的,体验很差。所以我建议建一个独立的APP来登录浏览,可以参考百度贴吧APP,微博之类的,虽然这样做人力物力真的很大,但在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的时代,这是未来的趋势。
————————————————————————————————————————————————————————————————————————————————————————————————————————
下面我提几点建议:
1、建立一个专业板块,收集一些科学、科普、技术类帖子,等于一个百度百科一样的板块。
2、建立一个提问板块,所以问题都集中在这。但提问题要选类型,可以参考百度知道。
3、整合板块,尽量缩减,让人一看就比较清晰,而不是现在这样密密麻麻的,用户太过于分散,会减少用户粘性。
有几点挺有道理的 
发表于 2016-3-2 12: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落伍不止Lv.3 发表于 2016-3-7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湖北武汉
其实水族论坛里CTA南美和龙鱼之巅现在的活跃度都不错。前者靠的是广泛的内容覆盖,而后者则是典型的社会浮躁的体现。这两条路似乎都不适合两江。
两江的立足之本就是原生二字,这也是将来的核心元素。 
发表于 2016-3-7 18: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中继线Lv.44 发表于 2016-3-9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湖北武汉
现在两江不如前些年这么火,可能也是由于BBS消亡的原因吧?但是两江可以作为一些重要资料,重要帖子的储存地,这是一般的贴吧微博所做不到的,那里一切随时间都会消散,难以系统保留。与专业机构专业人员合作,提高两江出品的质量,是两江获得国家重视及获得发展的重要方法,需要吸引专业人员在平台上进行讨论和交流,就像台风论坛那样。
作为重要资料信息库仅是优势的一方面,却不是免死金牌 例子就是中国昆虫爱好者论坛,它在中国昆虫界堪比两江在中国原生鱼界的地位,几乎是业界唯一的专业标杆,多年来积累了大量宝贵资料,但最终难以阻挡消亡的结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3-9 16: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鱤无敌楼主Lv.41 发表于 2016-3-9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天津
中继线 发表于 2016-3-9 15:21
现在两江不如前些年这么火,可能也是由于BBS消亡的原因吧?但是两江可以作为一些重要资料,重要帖子的储存 ...

作为重要资料信息库仅是优势的一方面,却不是免死金牌
例子就是中国昆虫爱好者论坛,它在中国昆虫界堪比两江在中国原生鱼界的地位,几乎是业界唯一的专业标杆,多年来积累了大量宝贵资料,但最终难以阻挡消亡的结局,那些无数重要资料随之灰飞烟灭。。。
所以,无论再专业,人气是决绝重要的依托,两江要继续努力
无敌啊……我无敌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牛牛爱鱼Lv.45 发表于 2016-3-9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广东广州
坚守论坛其实算是坚守一种原生的信念,毕竟论坛专业帖比贴吧,APP等新生载体要多。其实新载体出来并不可怕。也并不意味论坛的会走向衰落。相反个人觉得这个是挑战也是机遇。有竞争才会有进步,我觉得论坛还是要坚持专业性。就类似大学的论文在引用相关数据或者观点时不能简单地从百度百科等摘抄,最终还是要从专业性的书籍上翻,道理上其实是一样的。回想起来从大学时期的国斗天下论坛,到后来52,再到现在的两江。坚持一直养国斗,坚守论坛这么多年,一路走来真的不容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lj@chinanative.net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两江带你看原生
  • 两江网站群
Copyright © 2001-2024 两江中国原生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0018879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3 |渝公网安备50010402000244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