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再探山地溪流+老农问答

   火.. [复制链接]
billLv.16 两江认证 发表于 2010-6-10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山东济南
看来叫去开会的洗脑效果还是不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水瓜Lv.2 发表于 2010-6-10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广西柳州
种桉树好不好,其实大多数人都没有真正了解过,基本都是道听途说。
以上说法并不是为种桉树辩护,只是想讨论一下我们的态度。
这文章好,建议置顶,大家讨论。
其实楼主的文章涉及的也是个案,建议大家可以走访一下周围的林场,或许可以得出自己的结论。如果把大家的意见综合起来,可以把种桉树对环境的真实影响揭露出来,功德无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冰月轮Lv.53 发表于 2010-6-10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北京房山区
{:4_1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猫KLv.2 发表于 2010-6-13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广西南宁西乡塘区
关于桉树的大部分对话都我都没意见
桉树有蜡质叶面。用水其实没有想象中的多,我一朋友他家种了3座山,只拉了一车水就渡过干旱了,比起果木,放水灌溉还不一定活,要好很多。一年也只有1~2个月需要施肥,夏季一般动用人力除草,杂草对桉树生长还是影响比较大的,不知道哪些说桉树长出来让树下的物种都死了的人,到底有没有实际去观察过,处施肥时节其他时间都是在自然生长的。5年成材,如果砍伐自然林木来做木浆、家具材料耗费的木材还要多。对原生林木和本土生物的影响,我觉得这是比较不好的一点。桉树的叶子可以驱蚊,还有杀菌的效果,家里的小狗长虱子了。拔几枝按树叶回来放在它窝里面,过一个星期就差不多没有了。

本人才疏学浅,说话语无伦次,大家将就这看吧,希望网友们理性对待事件,两江鱼友都是最可爱的人。

以下引用百度:
桉属桉树的环境亲和性
桉树不是抽水机
  科学研究表明,每合成1公斤生物量(干重),松树需要消耗1000升水,相思、黄檀、香蕉、咖啡需要800升以上,而桉树只需要510升。可见,桉树的水分利用效率很高。由于桉树生长快,总的用水量可能会比其他树种多一些,但并不构成危机,例如,桉树在雷州半岛的年水分蒸腾总量只占年降雨量的1/3左右,蒸腾+蒸发量为1000-1100毫升/年,远小于年降雨量1500毫米,不会造成地下水减少。并且,中澳合作项目“桉树与水”研究结果表明,雷州半岛桉树林夏季对地下水的补给是明显的,具有一定的水源涵养作用。
桉树无毒
  以下事实可以证明桉树不但是无毒的,而且还可以被动物和人类直接利用。澳大利亚的动物考拉(树袋熊),生活在桉树林中,专吃按树叶为生,如果桉树有毒,动物能吃吗?此外,澳大利亚从南到北到处都是桉树林,各大城市的饮用水源的涵养林基本上都是桉树,澳大利亚人从未反映过桉树林区的水源不好,更不要说有毒了。再有,桉树有一种副产品——桉叶油,从桉树叶中提取出来的一类天然化合物,是用于化妆品和药品的原料,很多喉片中即含有桉叶油成份。
科学经营桉树
  不会造成地力衰退。所有人工林树种,由于实行集约经营,都会造成一定的肥力减低,因为人工林生长快,密度大,吸收的矿物营养多,再加上一些地方农民将枯枝落叶全部取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这很正常。是不是土壤肥力下降了,土地就荒废了?没有那么严重。关键是科学管理,补充养分,采用配方施肥,土壤缺什么就补什么,问题就解决了。 附表:桉树与其它作物吸收和带走的矿质营养量比较   物种 吸收量(公斤/公顷/年) 带走量(公斤/公顷/年)   N P K N P K   尾巨桉   (巴西) 76 6 43 15 1.5 18   马占相思   (中国) 307 10 110 50 3 18   玉米 160 30 150 40 8 38   橡胶 312 33 163 16 3 12   椰树 90 14 150 40 7 100   咖啡 110 9 120 40 3 48   注:数据来自澳大利亚John Davidson教授   上表说明,桉树无论是吸收还是带走的矿质营养量,较其他作物物相比都不是最多的。因此说,桉树会导致严重的土壤退化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以湛江地区为例,成立于1954年的雷州林业局,种植桉树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面积70万亩,90%都是桉树人工林,照某些人的说法,这里的土地早该荒废了,恰恰相反,这里的林地越来越好,桉树人工林的产量一代更比一代高,70年代前的生长量只有0.3立方米/亩.年,现在达到1.5立方米/亩.年,这是为什么,就是依靠科技,一是使用了桉树新品种;二是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三是现在当地老百姓燃料问题解决了,枯枝落叶回归土壤,因此桉树越种越好。
按树林下同样具有生物多样性
  由于桉树林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又是集约经营的纯林,其生物多样性比自然生态系统肯定简单多了,但决没有到“地上不长草”的程度。据华南农大谢正生等在雷州半岛5个不同地点桉树林下调查结果,采集到桉树林下植物种类共计61科127属150种,证明桉树人工林对雷州半岛的森林植物多样性并未造成降低。福建长泰岩溪林场洪长福等对漳州尾巨桉林下植被调查表明:林下植被共有29科49属53种,同样说明“桉树底下不长草”是没有依据的。   在桉树的原产地澳大利亚,桉树林中动植物资源丰富,走进按树林随处可见到袋鼠、鸟类和爬行动物,地上则有茂密的灌木和杂草。   个别情况下,按树林下植被很少,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一是桉树种得太密,林下无阳光,营养竞争激烈,造成植被稀少;二是有些地方在造按树之前本身就没有植被,桉树长起来了,只能说明桉树的适应性强;三是人工抚育强度太大,除草及时,高度集约经营,导致没有杂草。 桉树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桉树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发展桉树人工林产业,首先可以增加农村就业机会,从种苗、造林、营林,到木材采伐、加工利用全过程中,均可产生就业机会。据估计,每公顷桉树人工林可产生直接就业职位4人。同时,在桉树丰产林项目实施过程中,使农民学会了现代营林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进步。桉树为社会创造财富。桉树木材广泛用于制造浆纸、人造板工业、房屋建筑、家具制造、园林绿化等。桉树的经济效益丰厚,种植桉树的经济回报率是目前很多产业中最高的之一,因此,华南地区有很多其他行业的企业主或个体户纷纷投资发展桉树人工林产业。科学种植桉树,还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首先,桉树人工林是一个巨大的碳库,据研究,每公顷桉树每年可吸收9吨二氧化碳,同时释放氧气。在退化地上营造桉树,可使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土壤生物量增多,并使造林地区的小气候得到改善,生态环境变化。雷州半岛过去是赤地千里,环境恶化,森林覆盖率只有8%,1954年开始大量营造桉树人工林,现有桉树近3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4%,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称为南亚热带重要的农业大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虫王Lv.5 发表于 2010-6-13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广东韶关
本帖最后由 虫王 于 2010-6-13 14:41 编辑

LS,说那么多有什么意义呢?把大半个中国变成澳洲好了。

论坛的名的最后两字是“原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猫KLv.2 发表于 2010-6-13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广西南宁西乡塘区
本帖最后由 猫K 于 2010-6-13 15:57 编辑

说那么多不是为了经济开发做辩解。我只是就事论事,证明这是谣传。
如果说我说真话也有违两江原生精神的话。我想我再也不会认真回帖吧
自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虫王Lv.5 发表于 2010-6-13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广东韶关



自然界的生物链是亿万年形成的,很多原生动物需要依靠原生植物的眷养,它们会互相制衡达到一定的平衡,这条生物链一旦被打破,将会无法挽回。所以说你这样的就事论事没什么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猫KLv.2 发表于 2010-6-13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广西南宁西乡塘区
拜会了所谓的“原生”卫道士。
我自重。我退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虫王Lv.5 发表于 2010-6-13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广东韶关
拜会了所谓的“原生”卫道士。
我自重。我退散。
猫K 发表于 2010-6-13 16:47


[em87]没那么严重吧?个人观点不同而已,我也是就是论事。

我的语气很像“原生”卫道士吗?[em88]俺的鱼缸里还有不少热带鱼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erpent楼主Lv.9 发表于 2010-6-13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IP: 福建漳州
关于桉树的大部分对话都我都没意见
桉树有蜡质叶面。用水其实没有想象中的多,我一朋友他家种了3座山,只拉 ...
猫K 发表于 2010-6-13 13:06


漳州这边很多山地种桉树以后山上的溪流干涸了,因为种桉树这种单一树种,破坏了原生地多样化多层次的植被,让厚厚的腐殖层消失,变成单一开裂的黄土地,让水气更容易蒸发。具体的可以对比我发的2003年种桉树前和2010年种桉树后的对比照片

最后声明下本人的一贯态度:我不反对利用空余荒地或者开垦过的土地种桉树,但是坚决反对以破坏天然林为代价来种经济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lj@chinanative.net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两江带你看原生
  • 两江网站群
Copyright © 2001-2024 两江中国原生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0018879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3 |渝公网安备50010402000244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