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养了一群草金,品相惨不忍睹,是外甥去南禅寺玩钓到的,养的时间长了,清水活鱼也颇有情趣。外甥喜欢贴着玻璃看,就是总分享零食给它们吃殊为可恼。朋友是内行,来家里玩看到了,这么丑的还养着?我有些赧然,不过转头又觉得无所谓了,爱好是没有分别的,分零食的外甥得到的乐趣并不比我们少。我给朋友的回答是,草金很喜欢吃薯片,你知道么?
早市,五块钱买了半斤多的杂鱼,麦穗,鰟鮍,棒花,去得还是晚了点,卖鱼老头遗憾的告诉我,死了一些,他知道我只要活的。我告诉他,没关系,今后也别留了,我给猫吃猫粮了。我家只有一只猫,上网猫。由于该猫只吃活的,我的四口鱼缸,已经养不下了。首长意见很大,说都是些灰突突的玩意,这评价对棒花,麦穗和子陵很中肯,要么就是白花花,这对鰟鮍餐条和翘嘴也不算冤枉。在我眼里,这些和颜色靓丽的热带没差别,因为爱好是没有差别的。儿子十五个月大了,我报告首长,长的白像你,天天看鱼,这点比较像我。
逛了鱼市,发现竟然有圆尾单卖,看来商家的眼光还是一如既往的毒辣。我是赞成适度买卖的,有序的市场,比无序的捕捞有意义的多。有市场,才有认知,有认知,才有普及推广。原生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很正确,但没有需求,也意味着会被轻贱被忽略被无视,更谈不上保护。逛菜场多了,发现原来存量少的鱼类现在几乎绝迹了。原因除了滥捕,更多是因为污染。如果有一天,它们因为被标上价格而能重现,或许我们更多的不该是愤怒而是庆幸。爱到毁灭,总比无声的消亡更有意义。
到河里捞青鳉,老屋门后的河里以前有很多青鳉,在水面跳啊跳。拿着抄斗就出发了。这条河是最近四五年才恢复生气的,以前她总是五颜六色,完全取决于镇上印染厂印什么花色。05年左右镇子城市化划成了区,大搞拆迁,印染厂小铁厂其他小工厂都终于搬去了工业园区,小河褪去花色,即使有一天两拨的电鱼,即使有层层的迷魂阵,小河里终于有鱼了,假日捞鱼也就成了休闲的经常项目。可惜,抓了上百条,青鳉看不到了,都是食蚊。有些东西随着时间或许会变好,但有些,消失了就不会回来了。
河里都是沮草,缠绕着已经发灰的水绵,和我记忆中的样子相去甚远,最早的河里,冬日都是捞河泥的,一冬天河水都能搅成黄泥色。城里的河都不用清理。然后用上了化肥,但乡间的河道还是干干净净的,因为需要灌溉和收获,夏收秋收,河里拥满装运的水泥船,有柴油机船,但更多是扳橹来去,清理过的河道,是不会有这么多水草的。新建的闸门也许防洪,但也阻隔了航运的可能。拆迁的深入,田地被收走,清理河道的老头们也歇了。地里起了楼,原来的村推平了,起了更多的楼。城市只是迈进一小步,小河被截断,做了小区的景观河兼排污沟,也有些似老屋后的这条一样,长满水草,慢慢的腐烂,慢慢堵塞。这些年的清澈,真是死前的回光?或许可以期待新生,但谁来拯救?也许,江南水乡终有一天,也会慢慢腐烂,慢慢堵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