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不知道为什么,从小喜欢鱼,养的鱼也不少,热带鱼原生鱼多少有养过,小的时候奶奶给我买的饲料鱼里掺杂着很多趴地虎,于是我就把他们当宝贝供着,还把最喜欢的孔雀鱼喂给他们吃.后来长大后偶然闯入52fish的原声版,才知道小时候的趴地虎是虾虎和棒花.同时我还看到了一种鱼的帖子,有两个吸盘,而且身上有很多细点,后来打听到叫贵州爬岩鳅,于是便在本地花鸟鱼虫市场狂找,后来终于找到一只回来供着,于是我上网查它的资料和图片, 但是百度上的图片太少了,于是别人告诉我一个方法,到外网用拉丁文查,于是打开一个自己以前收藏的叫PlanetCatfish(鲶鱼星球)的网站,因为当时还不清楚鲶和鳅的分类学地位,所以我就把贵爬的拉丁文输进了PC的搜索栏,结果出现的是一片空白,我很是纳闷,到52fish去问,后来被别人告知鳅是鲤形目的,别人还告诉我,查鱼的资料可以用Fishbase查.于是知道了鱼类分为鲈形目,鲤形目,鲇形目等等.后来不知道怎么找到了两江,知道了原生鱼有这么多种,我真的被惊艳到了.
随着不断的深入,我也学着自己做资料,有一次要做关于墨头鱼属的资料,可是不知道世界墨头鱼有多少种,后来想到以前的那个搜鱼图片的方法,于是我在Google搜索Garra,结果第一个就是Wikipedia里的鲤科名录,名录搞到了,可是在Google搜索中文名根本搜不到图片,别人告诉我要搜拉丁文,果然输入拉丁文果然出现了一大堆图片,这一次我终于意识到了拉丁文的重要性.我第一次意识到了分类学存在的意义.分类学不是用来装逼充大神的,而是为了阐明生物的亲缘关系,进化过程和发展规律,说白了就是为了更好的了解物种 ,每一种物种都与一种物种人(Homo sapiens)都是相互依存的,所以我们都有充分了解每一种物种的权力。
翻开国内出品的少儿生物类科普书,大多归类潦草,图片粗糙,而反之,现在翻开小时候买的外国译本科普书籍《新概念大百科·1000个必知系列》,插图精美,名字旁边还配有拉丁文,知识部分还解释了一些拉丁文的释义以及每一种物种的进化过程,最后几页还有拉丁文索引,小时候买的时候只是被里面的精美的插图所吸引,而现在看来这套书的价值不仅仅局限几张鲜艳的图片上。从少儿科普书籍来说就可以看到编者的无知以及中国现学术界的不积极和不作为.当然我们不能一味责怪中国学术界对学术界和民间界限的割裂,就拿两江来说,我不认为两江现在的态度是十分积极的或者是积极的但是目光短浅.我国鱼类资料极其匮乏,虽然两江填补了大量空白,但从全世界的角度来说对鱼类资料的共享几乎为0!!!!为什么这样说?两江有鱊和鰟鮍保护站,有各种珍惜鱊的资料,但是FishBase上呢?有几张两江爱好者上传的珍惜鱊图呢?我们建立这个鱊和鰟鮍保护站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保护!保护的前提是什么呢?是了解! 可是我们让别人了解了多少呢??如果只是因为自己喜欢这种鱼,而为了搜刮更多这种鱼的资源,再美名曰建立一个保护站,那就没什么意义了.
两江是中国原生物种保育的先驱,我希望两江能够发挥自己应有的带头作用.我希望大家能够站到更远的角度上去保护我们的原生鱼.我希望两江能够建立一个附属的数据库,就像CNFFD(中国淡水原生鱼类数据库,后因服务器续费暂时关闭),和FishBase建立Collaborator关系,或者积极发挥两江专家组的作用,拉近学术界和民间的距离!!!希望饿老大能够考虑一下我的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