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青苔球】 兔耳风、蹄盖蕨、大灰藓,均采自山野。 今春制作, 2种野采草本植物,因陋就简,仅以园土护根,揉捏成球,直接以青苔裹敷(按照教程,泥团需先以水苔包裹)。诀窍是用细线缠缚,不令散团;久之则青苔滋生,蔚然成形。 置浅盆中,勤添清水,可作案头清供。
【微景观】图示枯桩,登山时觅得,初无甚可观处。以溪滩石数枚,合发泡剂,黏连成基座,使能稳立不倒;顶部本已朽蚀成穴,可容半指探入,乃填肥土,种植多肉植物(球松、观音莲)、蕨类(狼尾蕨)、苔藓(白发藓)。 以树桩作花器,较之盆栽多肉,大有异趣。
【盆景小品】 图示数本金银花,5、6年前,在山石间掘得时,已有苍老之姿。现作“附石盆景”养护(将树根与龟纹石密密捆扎后,合栽于深盆中)。日常截干蓄枝,不令徒长。 “附石盆景”的制作,尤是一门时间的艺术。等育成后,迁入浅盆,作提根处理,“根抱石”的造型效果,值得期待。
【水陆缸】 春节期间初步完成制作,现仍在修缮、维护中。设想为:缸体的一半面积,为“岸上”的植物群落;另一半为水域,养小型原生鱼。 植物种类:虎刺(去年红果,经冬未落),小叶女贞(实播苗,在小盆中预养已逾5年),苔藓(金发藓、白发藓、砂藓等),虎耳草,蕨类,网纹草等。 重大失策:为便于操作,我先以青龙石、树根、发泡剂、玻璃胶、椰糠等造景材料,制作了一面略小于鱼缸长度的“隔断”(挡水墙);移入鱼缸后,两侧空隙,再以发泡剂灌注填充,而底部,仅在入缸时涂抹几道玻璃胶。 经灌水试验,发现底部密合不严、渗漏跑水。遂于“隔断”与缸底连接处,几次用发泡剂覆盖补救,仍无法杜绝,致使现阶段不能蓄水养鱼。 下一步,考虑铲去底部的发泡剂,改用水泥。未知此法能否彻底改善漏水问题?有无其他良策?就此请教各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