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亂放生的結果

 火... [复制链接]
wangruoci312Lv.3 发表于 2011-1-14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广东深圳
{:4_125:}{:4_9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okeyplay楼主Lv.18 发表于 2011-1-17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台湾 中华(HiNet)
回复 45# k_xiaoke


    我已经买到了第一本,但是第二本没有看到~~~昨天跑了一趟鱼中鱼,并没看到第2本~
等我找到我在跟你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k_xiaokeLv.19 发表于 2011-1-17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山东青岛


多谢!第一本我也买了,很期待第二本!等您好消息!再次表示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D.C.Lv.10 发表于 2011-3-2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广东中山
beiqi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6352852Lv.9 发表于 2011-3-19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山东烟台
杯具  杯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ice70Lv.9 发表于 2011-3-23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广东湛江
我去本地鱼市问,没有一个知道有中国斗鱼的~~晕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kicoboyLv.7 发表于 2011-4-13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江苏南京
确实台湾乱放生严重,路边的水沟和水塘里都有剃刀、鳄龟、麝香,下次都不要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zm7071Lv.2 发表于 2011-4-14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IP: 福建泉州
前段时间我看到台湾公视《我们的岛》好像在介绍台湾有一群人也在保护原生鱼,他们好像是自己建了好多池子,先培育繁殖了,再放到原生地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okeyplay楼主Lv.18 发表于 2011-4-14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台湾 中华(HiNet)
回复 kicoboy 的帖子

嘿嘿,鳄龟我都看过~~~水沟里,庙里放生池都看过鳄龟跟巴西龟和谐的乐优游,外加一卡车的罗飞,孔雀等外来种~~~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佛也是外来的道才是原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16 11: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okeyplay楼主Lv.18 发表于 2011-4-14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台湾 中华(HiNet)
回复 zzm7071 的帖子

恩,我找到了好些复养的生态园,就像是在大陆所谓的农家乐一样,在乡下一点的地方一大片空地。不同的是里面除了吃喝,还有生态教学,有的还教做手工陶艺等东西~~~
等有空我想一个一个去看~~~
最想去看的是林春吉,他是我心中的神人。。。
以下是一篇关于他的报道

住在宜蘭的林春吉有一分農地,人家種水稻、溫泉空心菜,他卻種了三百多種農家眼中的「雜草」。林春吉的田終年沒有讓人喜慶豐收的「採收」期,但他比農夫更勤快,一年到頭不休耕、不放水,他每天天未亮就下田,天黑後,還要拎著手電筒巡視一回田裡的雜草後才放心回家。

拍攝水生植物十多年,三十五歲的林春吉看著它們隨湖泊、池塘被填成建地而絕跡,他忍不住跟家裡要了一片田種起水草來。一向拿起相機就優哉往野外探索自然的他,心田從此被家裡的草兒羈絆,但與其讓它們消失,朋友口中的「阿吉」心甘情願為小草牽腸掛肚。


車子開往鄰近宜蘭市的壯圍鄉,連綿的稻田一望無際,田埂間不時竄出紅冠水雞、白腹秧雞,就在一畦畦的稻田之間,一塊被籬笆圍起的水田裡,漫生著林春吉親手栽植的三百多種水生植物。

從半個人高的小籬笆門鑽進林春吉的水田,一分地被隔成一格格小水塘,有些水塘擠滿了各種高低不一的綠草,有些只養著兩、三種荷葉般的植物,空空地任天光雲影在池面徘徊。水塘與水塘的小田埂上爬滿各種青草,間雜著紫紅色、黃色、白色各式小花,在暖陽下生氣盎然。

說到林春吉田裡的「水生植物」,在人們眼中真是道地的「雜草」。水生植物指的是生長在水中,或挺出水面、或漂浮水上的各種植物。台灣目前發現有三百多種水生植物分佈各地池塘、沼澤、水田等濕地裡,林春吉的田裡則幾乎樣樣俱全,全都是他由野外採集而來,他更愛屋及烏,在多餘的空間裡養起國外來的水生植物。

由於水生植物大都屬於草本植物,加上依賴水流傳播種子,相較於陸地植物靠著花朵爭奇鬥豔以招蜂引蝶,水生植物花朵顯得小而遜色,除了少數幾種如睡蓮、荷花與食用的茭白筍、荸薺,大部分水生植物只是人們眼中的無名水草,農民也習慣以除草劑除掉它們。

林春吉開始種植水生植物後,家人與鄰居就不解的問他:人家都種稻子,你為何偏要從外面帶回一堆雜草?

小浮萍,大芡實

濕地裡不起眼的水草,在林春吉眼中卻是個多采多姿的大千世界。

在他的田裡,一叢叢的水草,光聽名字就十分悅耳。從金門帶回來的「蝴蝶草」,開著一朵朵蝴蝶模樣的深紫色小花。被稱為水蠟燭的「長苞香蒲」已含苞待放,黃色的花冠隨著花朵盛放會轉為紅色。開白花的「光葉水菊」、淺紫色的「過長沙」、黃色的「台灣萍蓬草」,草兒雖低,花兒雖小,只要人們彎下腰來仔細端詳,串串鈴鐺般的小花正展顏以對。

而每一池看似安靜的水塘,水下則忙碌不停,翡翠綠的「金魚藻」,隨著水微微波動,蓋斑鬥魚在其間打出一團團白色泡泡,準備用來孵育小魚。食蟲植物「黃花狸藻」忙碌的攔截路過的微生物,不時飽餐一頓。沈水植物們在水中「閉鎖開花」,合起的花苞裡,雌、雄花蕊自花授粉,種子則在水中飄盪繁衍。

比螞蟻大不了多少的浮萍,成千上百的集結隨水流四處游移,其中肉眼難見的「卵萍」,是全世界最小的開花植物,也是台灣五種浮萍中的一種。有別於小卵萍四處繁殖,林春吉將台灣最龐大的水生植物「芡實」單獨安置在一個水塘。初露水的芡實葉一片片捲曲成指狀,葉片逐日長大的過程,也是一場激烈的競爭,池中最後將只剩兩、三片寬度超過一百公分的葉片佔據水面隨風搖曳。

一草一乾坤

植物在林春吉池塘裡各安其位,沈水、浮水植物讓池水更清澄;池畔的挺水植物,則讓水塘搖曳生姿。長而柔軟的「類雀稗」愉快的在水邊隨風舞動;蘭嶼來的「華克拉莎」滿頭亂髮似的四放,一叢叢可以長到兩百多公分。

至於「兩棲性植物」,則以它們強烈適應環境的能耐與外型的多變讚頌著自然的奧秘。許多沈水性植物在水面過度擁擠時,乾脆破水而出,成為挺水植物。林春吉就利用「過長沙」可以泡在水裡,卻也頗為耐旱的特性,將之種在田埂上,成了最漂亮的草皮。

水生植物與它們依賴維生的水域,形成了綠草蒼蒼的池塘世界。水生植物更是濕地網路的基層成員,沒有它們,沒有水生昆蟲水螳螂、負子蟲,無法吸引蓋斑鬥魚、淡水海龍,池塘也成不了鳥園鳥家。

除了將野外活生生的水塘生態在自家田裡實現,喜愛蝴蝶的林春吉,還在四周種滿蝴蝶食草,因此田裡不時看到樺斑蝶、琉球青斑蝶、孔雀紋蛺蝶在歐蔓、水蓑衣等植物間穿飛,有的用腹部四處勾勾植物枝條,試圖找一堅固的處所產卵。在蝴蝶食草外圍,他也以「雜草」當防風林,高而密實的「埃及紙莎草」擋風效果可不輸木麻黃。

從被笑是「水稻不種種雜草」,如今,各種水草已錯落有致地將一分地美化成一座生機花園。

萍水相逢,熱情以待

喜歡種草的林春吉在宜蘭平原長大,田野滿足了他自兒時就具備的強烈搜尋慾望,抓魚、撲蝶、採植物,住家旁的灌溉溝渠更是最好的天然水族箱,只不過,他一直認為「水草比魚漂亮」。

養魚的過程,他開始迷戀水草,注意到市面上用來裝飾水族箱、造景的水草,許多都是台灣溝渠、水塘中隨手可得的水生植物。

當完兵後,為了找一種只要不會挨餓、卻能自由四處拍攝野生動植物的工作,他上山租了一塊地種水果,每年採收季過後,就花半年時間宣洩自己對田野的熱情。在他拍過三百多種蝴蝶後,為了全力拍攝水生植物,他更放棄了果園。

相較於其他植物,台灣水生植物的研究一直非常零星而分散,近年來由於濕地過度開發破壞,學界已著力於水生植物的分類研究;急於瞭解水生植物的林春吉,也以業餘的身份開始進行專業的投入。

許多水草乍看大同小異,林春吉除收集來所有國內外相關的書籍、圖鑑,在辨識上猛下功夫;更親身探勘過去台灣植物誌中每一處曾經發現水生植物的地點,比如食蟲植物「茅膏菜」曾在桃園虎頭山、苗栗觀霧、新竹崎頂有採集紀錄,他就一地地、一種種分頭搜尋。

荒野日記

帶著從小挖掘自然寶藏的好奇心,過去十年,林春吉的足跡踏遍台灣水域,由北而南,每一地停留幾十天,沿著湖泊、水塘、沼澤、水田進行地毯式搜索,全天候與水生植物相處,家鄉宜蘭的每一吋濕地更幾乎被他翻遍。

「他的學習教室不在室內,在野外,腳步遍及台灣高山低地。豐富的田野經驗造就他探險家的特質,」曾經隨他尋找水草的彰化師範學院研究生李曉菁這樣形容他。

在林春吉眼裡,台灣雖小,卻有無盡的水生植物寶藏可以挖掘,多樣的地理環境更造就各地自成一格的水生植物世界。「台北縣太棒了,我最愛的『窄葉澤瀉』與瀕臨滅絕的『水車前』就在三芝與金山山上發現的,」在他眼裡,只要能發現水草的地方都很完美。有許多菱角田的台南官田,因為有宜蘭不曾見過的「小水莞」、「密穗磚子苗」,也讓他一年去上十幾趟。

十年來去,林春吉還是認為自己家鄉是最好的水草國度。宜蘭多雨水、湖泊,特別他小學常去郊遊的姊妹湖「雙連埤」,有將近九十種水生植物,養活了青蹡魚、鱧魚、羅漢魚等幾十種原生淡水魚,年年吸引許多雁鴨造訪,形成豐富的生態系,「雙連埤是台灣濕地裡的超級經典,精彩絕倫,」林春吉數不清自己出入過雙連埤幾回。拍攝螢火蟲的陳燦榮形容林春吉:可以閉著眼睛從雙連埤爬出來。

眾裡尋它千百度

其實,為了水生植物,林春吉常身陷絕地。他曾為了採一小枝「狸藻」,一頭栽進雙連埤,不會游泳的他,攀住一旁的芒草才爬上岸。

根據文獻記載,澎湖的「卵葉鹽藻」曾經在台灣出現,他猜想:澎湖與嘉義布袋隔海遙遙相對,卵葉鹽藻會不會因為海水為媒、也在布袋出現?

一個豔陽高照的八月天,他將車停在布袋鹽田外,鑽進小路,邊走邊尋,一個多小時後,他如獲至寶般找到了卵葉鹽藻,意外的也找到難得一見的流蘇菜、貝克喜鹽藻,他越拍越興奮忘我,忘記日正當中,忘記汗流浹背,忘記自己缺乏防曬措施,等他回過神,已經中暑而頭痛欲裂,「最後一段路我是爬回車上的,是不是很笨?」為了水生植物,林春吉常顯得傻氣。

雖然意外連連,他尋找水生植物的行動力未嘗稍減。當他知道「窄葉澤瀉」只在日據時代的桃園楊梅留下採集紀錄,標本則被帶回日本,此後有心人一直無緣再見到這種白色小花,「我當時好想找這種植物喔!」林春吉回憶往事仍是滿臉渴望之情。皇天不負苦心人,三年前的一天他與朋友到三芝鄉拍攝鍬形蟲,在山坡梯田上,他失足掉到下方的田裡,全身濕淋淋的他爬起來之際,發現自己正壓在窄葉澤瀉上。林春吉說,前一天晚上他還在看圖鑑上的窄葉澤瀉,夢想找到它的喜悅呢。

能尋覓到許多稀有水生植物,說是運氣,不如說是多年來的辛勤耕耘有了成果。為看一種植物,他爬山爬三小時,為拍一張照片,他去蘭嶼、綠島。剛放棄工作拍攝水生植物時,他不得不賣掉兩套照相機中的一套,「五萬塊可以讓我買多少底片了!」那時,他窮到出門時就在山澗洗澡、睡箱型車裡,但也因此,三百多種水生植物,他實地量過每一種的根莖葉果實花序,瞭解每一種植物最喜愛的環境氣候,知道水丁香、寬葉毛氈苔、水龍早上六點到九點開得最美。

李曉菁說他「不只是荒野的人,他也記水草的學名、俗名,也在顯微鏡下,細心解剖花果實種子,有時,那植物種子比針孔還小呢!」

天意憐幽草

林春吉親手栽種的每一種水生植物,都是他由各地帶回來的植株加以細心培養而成,它們見證了他艱辛尋覓的過程;而他苦心經營的生機花園其實也是一處植物「收容所」,見證著野外水生植物危機重重的命運。

在林春吉眼中,水生植物是台灣生物最脆弱的一環。許多水生植物之所以需要他山窮水複的尋覓,正因為它們消失的太快,他根據過去的紀錄踏勘,十回總有六、七回發現原來的環境早已改觀,植物已不見蹤影。

至於他尋找到的植物,也常朝不保夕。他對別人介紹田裡的花花草草時,常難過地說它們的命運「悲劇連連」:「線葉水蓑衣」的最後生育地在汐止的一個小水塘,半年前已被瓦礫堆填掉了。只在高雄美濃水池出現的「異葉石龍尾」,由於伴生在被當成美食的「龍骨瓣莕菜」中,石龍尾被視為雜草幾乎已遭拔光。

至於點綴水族箱最好的水草,小型淡水魚最喜歡躲藏的「金魚藻」,被外來生物福壽螺吃成稀有植物。「槐葉蘋」只在一片尚未發現福壽螺的水田倖存。去年宜蘭唯一尚存「品萍」的水塘,已被地主改成養魚池而萍蹤難覓。

逐水草而居

林春吉說田裡的水生植物,就像他由野外撿回來的孩子,如今田裡有了三百多種台灣水生植物的身影,開始有人提議要買他的植物,有人則建議他開放參觀。他說那不是他的目的,這兩年他接手外界委託的野外調查計畫,好不容易把早已嫌舊的箱型車貸款還清,他更不須為錢傷腦筋了。

他還篤定的說自己──不能結婚,因為他每年還得到各地去探望水生植物的老家,「沒有任何理由可以讓我跟它們說再見。」

彷彿與蝴蝶打了契約,他也維持著老習慣,蝴蝶產卵季節一到,他開著車就往山上去拍照,「五、六月蝴蝶都出來了,不去山上看看,一年就好像失去了什麼!」

只不過如今牽掛田裡的水草,常常拍完照片就得連夜趕回家。至於不出差的日子,他就像依照自然時序過日子的農夫,晚上巡完一個個水塘,早早入睡,一早天未亮就起床跑步,然後到他的水塘裡工作,看看有沒有水草的大敵福壽螺入侵,每個水塘裡的水源是否充足,他要給水草們一個最安全舒適的家。

「人生短短幾年,只要不餓死就好,」林春吉的人生哲學看來簡單,對許多人卻是知易行難,「只要做點自己想做,也有點意義的事情就好。」

最近在選擇合作出版水生植物書籍的對象時,他選擇了一家剛創業、還在起步的出版社,因為「人要稍微互相一下,我也是沒有錢過來的。」

阿吉的成功定義是:找到想找的水生植物,好好愛護它們。然後希望台灣各地的水生植物能長命百歲;他的水田能終年不乾涸,時時綠意盎然。

生長于茶館裏面,在不同的茶几上面穿梭于各種的杯具之間...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lj@chinanative.net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两江带你看原生
  • 两江网站群
Copyright © 2001-2024 两江中国原生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0018879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3 |渝公网安备50010402000244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