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鱼商业化的讨论

[复制链接]
mujieLv.2 发表于 2008-2-26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北京东城区
<p>饿老大还是很理性的.</p><p>马岛陆龟(安哥洛卡)从最早的数只被荷枪实弹的士兵保护,到前些年的数十万一只,再到现在能从泰国万余元即购得一只,种群规模无疑是扩大了.在满足了商业须求的同时,它的野生种群也得到了保护.商业开发可导致两个结果,一是野外捕捉,一是人工养殖,利益的驱使并不一定都造成滥捕滥猎,只有在短视的人眼里才只会捕捉,当养殖者渡过了前期的资金投入期,后期的利润显然要高于捕捉.同样的利益的驱使会让有远见者选择养殖. 我们同时应做的是打击捕捉和鼓励养殖,而不是抵制商业开发本身.所以利益的驱使也没什么,关键看怎么引入正途. </p><p>举例说,风暴发觉的条鳅,观赏性很强,目前尚不濒危,也未被保护,我们是应该抵制小黑的拍卖呢?还是应鼓励他及有识之士搞好养殖和繁育呢? 如果人工规模化繁育取得成功,成本很快降下来,谁还不远千里去广西捕捉,运输呢?</p><p>另外,稀有及受保护种类要与普通常见种类区别对待.前者不仅不能贩卖,也不应采捕及私养, 而后者则可以适度利用.</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nxqLv.18 发表于 2008-2-27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江苏南京
<p>我持保留意见,目前在原生鱼的繁育上尚欠技术支持,非经济类的鱼种不大可能受到重视,即便一些原生玩家有一定的经验,也不大有可能有足够的能力和条件进行大量的繁殖,更何况这也不是他们所追求的目标。而就商家来说也是如此,利润才是他们的追求,不大可能指望其繁育销售;甚至还有一些怪现象出现,唯野生的不养,不接受人工繁育的下代,令人汗颜!从论坛上也可以看出这一点,繁殖帖少之又少,鱼从何来呢?而原生鱼的买卖也非数量上那么的少,据我所知的专门从事原生鱼买卖的人大有人在,且已经开始形成捕捞、销售分工的局面(尤其是在浙江,原因无非是因为有人买,有市场,据我所知貌似生意也非常的好),庆幸的是尚未出现于网络罢了,有了开始,利益的驱使是会令更多有资源地区的捕捞者加入的(只要有市场),越是数量稀少的鱼种越是高利驱使的目标,虽可能所处地区尚无环境破坏的影响,其种群也会随时处在危险之中(即便是国斗,也是这样,珍稀品种甚至发生过为垄断而毒杀的不齿行径,只是有些情况不为人知罢了),更何况有些区域生态本就十分的脆弱,令人担忧。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可能有片面的地方,但往往就是这样,一些事情是没有回头路可走的,担忧而已。</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7 9:31:11编辑过]
http://user.qzone.qq.com/4292096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巨寅Lv.2 发表于 2008-3-4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江苏南京 /(出口)
每一篇都仔细看过了,真是深有感触,越来越喜欢论坛的这种开放的讨论氛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ujieLv.2 发表于 2008-2-26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北京东城区
<p>从现实看,商业渠道是个人爱好者获得异域种类最简便的途径. 无法想象远在东北的鱼友不远万里到南方去亲自采集爬岩鳅,虎纹虾等,而鱼友间交换存在运输和成本问题,且交换的数量有限,一次未成活还要再托朋友弄一次.鸟兄你不是也曾托我从北京市场上买过革条吗? 我想买越南鱊,爬岩鳅,沙鳅的朋友就更多了.</p><p>如果因此就剥夺异地爱好者获得心仪种类的权力也是不妥的,否则就陷入了片面环保忽视人权的怪圈.只要不是濒危物种,获得途径合法,还是应允许的.话说回来,如果是濒危物种,不只贩卖违法,私自野采也是不允许的.但现实是,如异鱲等种类被捕捞并张贴于论坛时,多数网友给予的是赞赏和羡慕,而不是置疑.</p><p>其实,当前观赏鱼市场上有一半的种类不是人功繁殖的,而是野外捕捉的,宝莲灯就是一例.这些种类在当地何尝不是原生物种.一半种类的观赏虾也是如此,基本来自我国南方,全系专职渔民捕捞. 难道就此让它们停止在市场上流通?恐怕不现实吧? 世界上成功的物种保护范例反而都是把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注重物种生态问题的同时也关注利益相关者的权力. 某一物种不是只有一种属性,对于环保者来说,看到的是它的生态意义,而社会上其它人群或许仅看到的是商业意义及资源属性,爱好者及饲养者看到的是观赏价值.不能说只有环保者的观点是最正确的,这里应是平等的.只有三者兼顾,完美结合,才能使物种"可持续发展".</p><p>我不同意有限的商业利用不允许,而网友的野采和购买饲料鱼就允许的观点,这是属于给自己"开绿灯"的行为,是双重标准,是精英思想逻辑.(就如同商场要塑料袋收费一样,打的环保旗号,难道收了费的就容易降解?虽然会因为成本增加减少些用量,但该使的地方还得使,厚袋子更难降解,真要环保就下大力气推行可降解塑料袋.)话说回来,商业捕捞和野采的实质都是"捞",与目的无关,你捞一个,它就少一个,不会因为你捞回去不卖自养就又长出来一个. 从饲料鱼里淘也一样,你可以安慰自己,认为这是"拯救",但你为何只"拯救"你喜爱的那种?况且这种"拯救"会刺激商贩捕来更多的让你"拯救".</p><p>有人会站出来说,网友的野采数量有限,不会破坏野外种群,可是别忘了大家常挂在嘴边上的那句"从我做起,从小开始",这里也需要从小事做起,自觉克制野采行为呀.恐怕此时没人再提从小做起了吧. 说实话,大规模的商业开发的确危害很大,可事实上原生鱼并非有很大市场.北京算是个商业发达的城市了,然而在千百家从事观赏鱼的商家中只有一家在经营来自广东的原生鱼,存在的原生商业市场很有限,他那里进了30条光唇,20条花鳅,竟然3个月来没卖出去几条.他只是在进虾的时凑数的,从商业角度看,他不太想经营原生鱼,因为不好卖,现在已开始转向热带鱼了.统观他一年的原生鱼进货量,总共到不了千条,推论全国几个大城市,全国来自广东的各种原生观赏鱼也就万余条,若包括已形成固定规模的爬岩鳅,沙鳅和越南鱊,则可能达几十万条,但这与广东的一年的渔获比,简直九牛一毛,甚至广东一年内网友,非网友,钓鱼爱好者所捕的都比这多很多. </p><p>因此应抵制的是掠夺性的,非法的,涸泽而鱼式的商业开发.对于有限的,合理合法的开发利用应允许,并给予引导,宜疏不宜堵.要在重视生态保护的同时也看到资源属性,鼓励人工培育繁殖,改掉我国只会捕不会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习惯,学习倭国培育水晶虾的精神.空喊抵制无异于秀才造反,况且事物发展有其规律,你也抵制不了.</p><p></p><p>以上言论措辞上有过激处,望鸟总及诸网友海涵.</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鸟人楼主Lv.44 会员认证 发表于 2008-2-27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沙坪坝区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mujie</i>在2008-2-27 18:30:53的发言:</b><br/><p></p><p></p><p>"暗色旁皮500条"这个吗,嘿嘿,当然是为了少打几个字省略了"粗纹"两字,不是技术帖也就不那么认真了.你要体谅我啊,我这两天来拌演"反派",发言都是长篇大论的,用的又是全拼,我容易吗我?偷个懒您就别了.&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前一阵发现你很着迷平鳍鳅科鱼类,恰好这里有一批广东的拟平鳅类或缨口鳅类,体背是红色斑纹的那种,本想问你要不要,现在看来幸亏我没多嘴.</p><p></p></div><p>呵呵,原来如此,我以为你发现了暗色呢</p><p>我最近搞了个1。5米溪流水陆缸所以迷溪流鱼类,特别是山涧溪流里的种类,包括各种平鳍鳅及其它理科小型溪流种类</p><p>缨口鳅确实是中国真正的溪流鱼,还有小宽及部分爬岩鳅。</p><p>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毒鱼,去年国庆同候免,草虾去一个很遥远的山涧溪流考察,本以为物种丰富,结果到了之后被当地村民告知,当地溪流经常有人下药毒鱼。。。。。。</p><p>而毒鱼对于溪流里的生物来说无异于灭顶绝后之灾,一瓶药下去,整个溪流连只螃蟹,虾米都难逃一死!</p><p>真希望政府能立法禁止任何形式的毒鱼!</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鸟人楼主Lv.44 会员认证 发表于 2008-2-27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沙坪坝区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mujie</i>在2008-2-27 15:23:31的发言:</b><br/><p>看来差不多只有我持反方立场,几乎抵制声一片,呵呵.</p><p></p><p></p><p>北京九刺鱼的问题:</p><p>那是饲料鱼贩从饲料鱼里挑出来的,他们并不是有目的的去专门捕来卖的.反而他们讨厌鱼里有刺鱼,因为龙鱼饲养者常向他们报怨龙<font color="#ff0000"><strong>吞了刺鱼被卡死</strong></font>了.</p><p></p><p></p></div><p>我爱多刺鱼!!!</p><p>哈哈</p><p>捞也好,不捞也好</p><p>买也好,不买也好</p><p>至少</p><p>不捞比捞好</p><p>不买比买好.</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7 20:39:1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饿乌龟Lv.70 会员认证 发表于 2008-2-27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沙坪坝区
此贴,甚为精妙,堪称经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nxqLv.18 发表于 2008-2-27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江苏南京 /(出口)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mujie</i>在2008-2-27 15:23:31的发言:</b><br/><p>看来差不多只有我持反方立场,几乎抵制声一片,呵呵.</p><p>N专不要动怒,讨论这种话题本就不如讨论学术问题那样,彼此言辞论战间,难免有尖酸刻薄之处,有些是正话反说,有些是感情宣泄,并不是恶意攻击.</p><p>我想说的是,野生鱼类的开发利用在我国从未停止过,在我国传统的靠山吃山的文化背景下,鱼类资源都会被各种谋利者利用.一直以来,"小杂鱼"的捕捞停过吗? 国家并没出台法律限制捕捞,你又怎么去限制.因此捕捞利用是绝对的, 而捞起后是做为杂鱼投入菜市场,还是做为饲料,还是做为观赏鱼投入宠物市场,那只是流向的区别,你抵制了后者,它照样会流入前两方面.并不会如你想的,就此罢捕. 在我们看来原生鱼有观赏价值,而在其它人看来它们是蛋白质资源,不会因观赏鱼市场需求下降就停捕. 拿当今市场上最成规模的三种原生鱼为例, 爬岩鳅,越南桔,沙鳅, 是在水族市场常见,还是在渔获集市和菜市场多见? 这三种因为出口,用于投放水族市场的数量还算大的了,但仍不及把它们做为杂鱼处理的消耗量大. 本来,将其引入观赏鱼市场是个好的利用途径,总比把它们剁碎了,碾成粉,喂鹅喂鸭,喂狐狸,喂貉子,喂狗仔鲸好吧? 况且资源的价值一但提高,会促使开发者自动的保护.举例说,北京人喜欢玩核桃,是那种不能食用的山核桃,基本来自西北省份,过去山核桃不值钱,当地人把它当柴砍, 后来,兴起"核桃热",一对好的可卖数千元,于是,当地人把把残存的老核桃树都圈起来养护,不再滥砍,并且开始补种新树.鱼也一样,激发出它的价值,才会让人珍稀. 难道这些野生小鱼被捞起后的命运只能是做廉价的蛋白质资源,或仅少数成为原生爱好者的宠物? 水族开发本是个很好的途径,只是应加强监管和引导,而不是阻止, 不能因监管难就反过来压制,那最终什么也做不成.</p><p></p><p>北京九刺鱼的问题:</p><p>那是饲料鱼贩从饲料鱼里挑出来的,他们并不是有目的的去专门捕来卖的.反而他们讨厌鱼里有刺鱼,因为龙鱼饲养者常向他们报怨龙吞了刺鱼被卡死了.若没有原生饲养者老去买,他们根本意识不到此鱼有何特别.只有许多人在论坛里看了,去他那里问,去他那里找,才引起了他的注意,遂单挑出来卖.即便如此,混在鱼里当饲料卖出去的,不知要比挑出来的多多少.而挑出来的几十条,卖了一冬,仍剩不少. 可见对九刺鱼感兴趣的饲养者曲指可数,真正抱着商业目的去捞的也没有,多数都是损耗在饲料鱼里了.唯一报有目的去捉的,反而是原生爱好者.</p><p>小鯢的问题: 据我所知,小鯢的捕捉目的不是宠物市场,而是中药市场,制成"羌活鱼",少量分流出来进入宠物市场,即便宠物市场禁止了,中药市场仍会捉.&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另外,不要认为野采的就比卖的数量少,你不能只计算这里的网友,有的是不上网的,不来这里的.你若去旅游论坛和钓鱼论坛看看就知道了,中国可是有13亿人啊.</p><p></p></div><p>没有,我确实内心有这样的感受,昨晚和饿大、鸟总交流时我也谈了这样的感觉,有时确实有莫名的负罪感。</p><p>(我目前只和有限的2位志同道合的兄弟野采观察,我有过教训的,曾带过些本地网友野采,看了他们捕捞的方式和数量很后悔,规劝是没用的,有些环境真的是很有限很脆弱的,算接受个教训吧,不是商家捕捞有时也很具有破坏性,不可小视,也请论坛上的朋友们注意,别犯我犯过的错误)</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7 21:40:02编辑过]
http://user.qzone.qq.com/4292096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纯黑萤火Lv.2 发表于 2008-2-27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广东
<p>觉得的确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及分界线,我自己也拿不定主意。</p><p>也许需要过程,一步到位想来不太现实,过于乌托邦了。</p><p>不知道大家明白不?</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ujieLv.2 发表于 2008-2-28 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北京
<p>回惑者兄台:</p><p>"进口的国外鱼(不论是人工繁殖的还是野生的),大都是出口国\进口国允许的,对出口国而言,应该不会对该国野生资源造成损害的."</p><p>这恐怕你有误解了.看看出口热带鱼和输入热带鱼的国家都各自是哪些吧?那些贫穷落后的出口国除了靠资源输出去换去外汇,他们还能有什么创汇的途径?高新技术出口?整条流水现出口?他们不行吧? 他们唯一可换汇的就是自然资源了,鱼类就是其中之一.明知对己国资源有损,也顾不得了,毕竟有那么多人要吃饭要就业呢. 而我国对旁皮等出口也是允许的,甚至是当作出口创汇行业来鼓励的,记得还曾试图推广过长薄鳅呢,人穷志短啊.&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反观日本,它什么都进口,甚至包括CITES附录一的已危物种,但它自己的稀有种类却从不出口.这里也是两爬论坛,想必养龟的都知道,日本每年从我国进口大批黄缘闭壳龟,而它自己的黄缘日本亚种和硫球地龟却从不输出.日本从我国进口煤炭填海的事大家应该都知道了.</p><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lj@chinanative.net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两江带你看原生
  • 两江网站群
Copyright © 2001-2024 两江中国原生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0018879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3 |渝公网安备50010402000244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