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我的原生缸循环系统

[复制链接]
foxwhoLv.10 发表于 2009-6-20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IP: 上海嘉定区
<p>微生物分解出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水草只能利用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不能利用的。</p>
<p>换水是必不可少的!!</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纵横驰骋Lv.12 发表于 2011-12-11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天津
多谢LZ用心总结  学习了  受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纵横驰骋Lv.12 发表于 2011-12-11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河北保定

这个解答很给力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爱草虫Lv.21 发表于 2012-1-30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海南三亚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无心Lv.3 发表于 2014-1-2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四川内江
生境怎么搞都是模仿大自然 浓缩到一个缸里再怎么搞都比不上大自然的生态循环,还是需要施加许多外力来维持一定的平衡,比如换水,植物,光线的配置,动物的配置,过滤系统等等。也许是我理解能力差,感觉楼主写得容易误导读者,让人以为这样就能建立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了,其实维护平衡还要费很大精力的,乱说勿喷;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1500155Lv.2 发表于 2015-5-28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IP: 云南昭通彝良县
学习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水天一水天一Lv.22 发表于 2015-6-1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浙江丽水 /电子政府网络
养了多年的鱼,这方面进行过一些比较过份的尝试。这里也来探讨下。
我们知道山涧清水中有鱼,富营养化的养殖池塘里一样有鱼。而且两个极端情况在多数条件下鱼都能较好生存。这说明我们要追求的是不单纯是水体中成份问题,而更关键的是鱼缸内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室内鱼缸的水质构成多数情况下居于两者中间。是可以通过调控实现水体的平衡与稳定的。
觉得有几个关键影响因素:
1、鱼缸大小。对提升水质而言,当然是越大越好、水量越多其比率越有利于鱼的承受。水面大小既有利于氧交换,也利于挥发氨气等物质。
2、较大的过滤流量。室内鱼缸封闭的水体,类似死海,难免会不断蓄积大量的富营养物质。水体的可承受性和稳定性会受到逐步加大的压力。必须通过适配的过滤加以解决。过滤要追求有效过滤,防止水从捷径不经或少经过滤物资回流缸里。
3、缸内以及过滤物的多样化结构。不同的菌群有不同的寄养生存方式。过滤物更多的是提供着床机会。品种要多,比如丝袜装上自然界沙砾石、几十年风雨的碎瓦片、棕、毛刷等不比市售陶瓷环等效果差。
4、不同的饵料会培育不同的硝化细菌种群。鱼缸运行久了,通过系统的自我平衡,形成的微生物种群是个庞大的种类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会越来越强。但同时,它往往只对历史见过的东西、经常见到东西有效。如长期喂面粉的,其消除面粉遗留物的种群能力发达,改喂猪肝后,混水现象就明显。当同时较长期喂这两项后,情况逐步改良。但改喂某种饲料,又会产生类似混水难澄清现象。
5、要防止外来不明菌群病毒的破坏。微生物群的相互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食物的争夺上,对外来带入的病毒菌群缺乏制约的克制能力。对野采的鱼及水草、沉木要做好消毒工作。煮过的死鱼放数十条不会有事的缸,放入一条感染鱼病的鱼可能会带来灭顶之灾。
6、换水仍是需要要的。从稳定系统角度看,少量的经常换水更适合。比如过几天就倒去一脸盆的缸水种花,同时加入等量的新水。
7、过滤棉过滤桶需要定期清洗。但稍冲洗下即可,不必洗得太干净。硝化菌微生物是不可视的,看到的那些白色菌丝状物、黑垢泥等,已是排泄物和废物。洗出的脏水中硝化菌群含量会高,如新建缸或开缸等需重复利用的,需过滤棉过滤后即时入缸,另外放置需保持水流流动,静置过夜澄清的做法硝化菌群已死亡水质发臭无利用价值。
8、取缸水若干在另外空桶空缸中开启小泵流动,逐步放入较多饵料(不放鱼或只放易养的普通鲫鱼泥鳅等数条),一周后水质保持不腐、水体澄清的,该水体硝化细菌浓度会较高。将清水滤出加入鱼缸,食物充裕状态饱食条件下的菌群入缸后效果会很赞。
9、适宜观赏和适宜鱼生存许多情况下是一对矛盾。不宜单纯追求观赏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lj@chinanative.net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两江带你看原生
  • 两江网站群
Copyright © 2001-2024 两江中国原生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0018879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3 |渝公网安备50010402000244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