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看来差不多只有我持反方立场,几乎抵制声一片,呵呵.</p><p>N专不要动怒,讨论这种话题本就不如讨论学术问题那样,彼此言辞论战间,难免有尖酸刻薄之处,有些是正话反说,有些是感情宣泄,并不是恶意攻击.</p><p>我想说的是,野生鱼类的开发利用在我国从未停止过,在我国传统的靠山吃山的文化背景下,鱼类资源都会被各种谋利者利用.一直以来,"小杂鱼"的捕捞停过吗? 国家并没出台法律限制捕捞,你又怎么去限制.因此捕捞利用是绝对的, 而捞起后是做为杂鱼投入菜市场,还是做为饲料,还是做为观赏鱼投入宠物市场,那只是流向的区别,你抵制了后者,它照样会流入前两方面.并不会如你想的,就此罢捕. 在我们看来原生鱼有观赏价值,而在其它人看来它们是蛋白质资源,不会因观赏鱼市场需求下降就停捕. 拿当今市场上最成规模的三种原生鱼为例, 爬岩鳅,越南桔,沙鳅, 是在水族市场常见,还是在渔获集市和菜市场多见? 这三种因为出口,用于投放水族市场的数量还算大的了,但仍不及把它们做为杂鱼处理的消耗量大. 本来,将其引入观赏鱼市场是个好的利用途径,总比把它们剁碎了,碾成粉,喂鹅喂鸭,喂狐狸,喂貉子,喂狗仔鲸好吧? 况且资源的价值一但提高,会促使开发者自动的保护.举例说,北京人喜欢玩核桃,是那种不能食用的山核桃,基本来自西北省份,过去山核桃不值钱,当地人把它当柴砍, 后来,兴起"核桃热",一对好的可卖数千元,于是,当地人把把残存的老核桃树都圈起来养护,不再滥砍,并且开始补种新树.鱼也一样,激发出它的价值,才会让人珍稀. 难道这些野生小鱼被捞起后的命运只能是做廉价的蛋白质资源,或仅少数成为原生爱好者的宠物? 水族开发本是个很好的途径,只是应加强监管和引导,而不是阻止, 不能因监管难就反过来压制,那最终什么也做不成.</p><p></p><p>北京九刺鱼的问题:</p><p>那是饲料鱼贩从饲料鱼里挑出来的,他们并不是有目的的去专门捕来卖的.反而他们讨厌鱼里有刺鱼,因为龙鱼饲养者常向他们报怨龙吞了刺鱼被卡死了.若没有原生饲养者老去买,他们根本意识不到此鱼有何特别.只有许多人在论坛里看了,去他那里问,去他那里找,才引起了他的注意,遂单挑出来卖.即便如此,混在鱼里当饲料卖出去的,不知要比挑出来的多多少.而挑出来的几十条,卖了一冬,仍剩不少. 可见对九刺鱼感兴趣的饲养者曲指可数,真正抱着商业目的去捞的也没有,多数都是损耗在饲料鱼里了.唯一报有目的去捉的,反而是原生爱好者.</p><p>小鯢的问题: 据我所知,小鯢的捕捉目的不是宠物市场,而是中药市场,制成"羌活鱼",少量分流出来进入宠物市场,即便宠物市场禁止了,中药市场仍会捉. 另外,不要认为野采的就比卖的数量少,你不能只计算这里的网友,有的是不上网的,不来这里的.你若去旅游论坛和钓鱼论坛看看就知道了,中国可是有13亿人啊.</p><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