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鱼商业化的讨论

[复制链接]
yjx000Lv.2 发表于 2008-2-26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IP: 福建龙岩
一个人力量是小 也许论坛的朋友都抵制了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但是大事都是从小开始的 只要做了 就肯定比不做好 支持鸟人 从我做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鸟人楼主Lv.44 会员认证 发表于 2008-2-26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沙坪坝区 /大渡口区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mujie</i>在2008-2-26 17:22:22的发言:</b><br/><p></p><p></p><p>以上言论措辞上有过激处,望鸟总及诸网友海涵.</p></div><p>论坛欢迎大家各抒己见</p><p>我发出此倡议并不等于鼓励大家野采</p><p>在中国原生鱼捞永远比自己繁殖来的快,何况很多鱼类繁殖的技术关是不好过的,就现在市场而言,除了斗鱼还有哪些鱼是人工繁殖后拿来出售的?</p><p>珍稀鱼类,国家保护鱼类需要保护,普通种类及一些溪流种类更需要保护!</p><p>国保种类的生存现状大家都知道,如胭脂鱼等,但一些非国保的小型没有经济价值的种类呢?国家有关注过吗?国家没有关注,自然就无法判断它们的生存现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被JS拿来出售,购买是否会对此种鱼类的生存产生影响?</p><p>特别是溪流种类,每次去山涧溪流考察都必须面对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那就是溪流被附近的村民下过毒了吗?</p><p>无论原生的市场有多大,就目前国民的意识和财力,很多种类的人工繁殖还是遥不可及的,毕竟大部国民的生活水平连小康都没达到,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不购买原生鱼不啻为一种保护原生资源的方法。</p><p></p><p></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6 22:33:2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ujieLv.2 发表于 2008-2-26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北京东城区
<p><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strong>纯黑萤火</strong><font color="#000000">是个思考者,不知者不为罪,这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有些事也不需要都上升到法律的高度. 我无意指责养几条异猎观赏的网友,只是做个对比,想表明若商业利用普通种类不妥,那捕养国家保护动物深究起来还算违法呢,但事实上并没那么严重.对于不了解的稀少鱼类,误捕是难免的,要加大科普和宣传.网络,传媒是个途径,有时商业渠道也是途径,我就是在观赏鱼市场了解白云山的,没有这些商业种群,我是不会知道远在广东的鱼种的. 不养鱼的人里有几个了解白云山的呢?又有几个知道它是国家保护动物呢?</font></font></p><p><font face="Verdana">从资源的归属权看,它是属于全社会的,全人类的,大家都有平等的分享权力,濒危物种不是只有XX专家才有权力采捕,但从行政主管者的角度看,无疑专家学者的资格更容易认定, 平民中的有能力者怎么认定呢?所以只好以法定之,法律是规范而不是公平.平民若有志于此,就要申请,等待,交费......&nbsp; 同样牵扯"公平"二字,对于非保护品种,网友们可以"采",商家为何不许售呢?,难道只有网友们有此特权? 就当前总的捕捉量来看,"采"的比卖的量还多,仅次于食用性捕捞和饲料捕捞了,而引起更多的人野采兴趣的正是我们原生论坛,新人在这里产生了野采的冲动,论坛影响力越大,去野采的人就越多, 你也采,我也采,积少而多,不亚于商业捕捉了. 如果就此我迁怒于论坛,要求抵制野采,肯定有许多砖头飞来,抵制野采无疑是荒谬的,但抵制出售非保护,非濒危种类又何尝不是? 不能双重标准,你是野采者,就给野采开绿灯,你不是经营者就抵制经营,有点本卫主义思想了. 为那些没条件野采的人想想,难道只能对他们说一句"活该,谁让你去不了"就完事?&nbsp; 真要关注生态问题,就彻底些,不采,不养,也向他人宣传不要养.否则你采了来展示,引起别人养的欲望,他采不到,就会买,罪魁祸首还是最初的野采并展示者,没有诱惑就没有欲望,没有欲望就没有需求,没有需求才没有供给,所以还是别采也别养了,这才是纯环保. 是吗?不是吧?</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ujieLv.2 发表于 2008-2-27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北京东城区
<p>鸟总,你认为"非国保的,小型的,没有经济价值的种类"更多的是毁于哪个途径呢?</p><p>1是随同食用鱼捕捞业一起捞获的,是副产品,其每天捕获量以XX吨计.河北一处邻水村镇的集市上,宽鳍猎每天有几大筐,其中不乏怀卵母鱼.</p><p>2,饲料鱼,仅北京每天的吞吐量就达千斤,365天,天天如此.一次性可在里面找到暗色旁皮500条,圆尾斗百余条,九刺鱼200余条,麦穗,餐条,棒花不计其数了.</p><p>3,观赏鱼市场,前面的帖里已列举了北京的消费量.全年见于市场的宽鳍猎不足20条,拟平鳅或缨口鳅40-50条,旁皮只有上个月的越南算大量,还有就是爬岩鳅,</p><p>3与1,2比,简直可忽略了,要保护 "非国保的,小型的,没有经济价值的种类",与其抵制观赏鱼市场,不如抵制食用鱼市场和饲料鱼市场,抵制养大型外来鱼种.</p><p>对于一些 "非国保的,小型的,没有经济价值的种类",我们高估了它们在观赏鱼市场的前景,实际上你若建议谁去专门经营原生鱼,他会反问你"让我自杀吗?"</p><p></p><p>你最后一段发言:</p><p>"无论原生的市场有多大,就目前国民的意识和财力,很多种类的人工繁殖还是遥不可及的,毕竟大部国民的生活水平连小康都没达到。"</p><p>我很赞同,但正如此,才需要在此处努力,对有志于此者给予鼓励,</p><p></p><p>其实你我的分歧在于抵制的是不是受保护的易危的,濒危的,已危的种类,我主张普通种类可适度利用,受保护的当然要抵制.</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爱斯基摩人Lv.20 发表于 2008-2-27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大渡口区
<p>国民意识有待提高啊!</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ipolliniLv.41 发表于 2008-2-27 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北京 教育信息网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冰月轮</i>在2008-2-26 13:13:55的发言:</b><br/><p>还没发现北京有专门卖原生的店,都是饲料鱼中淘来,与其让它死在别的鱼口中,还是我养起来,现在顶多就是js把斗什么的从鱼群中挑出来卖高价,还没有专门进口某种原生鱼的现象,如果出现必然坚决抵制.</p><p></p><p>是啊,斗鱼是北京最早唯一单卖的原生鱼,现在增加了九刺等不多的品种,偶只在饲料鱼中淘,特别是方氏,难度极大,有点大海捞针的感觉</p><p></p></div><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ujieLv.2 发表于 2008-2-27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北京朝阳区
<p>看来差不多只有我持反方立场,几乎抵制声一片,呵呵.</p><p>N专不要动怒,讨论这种话题本就不如讨论学术问题那样,彼此言辞论战间,难免有尖酸刻薄之处,有些是正话反说,有些是感情宣泄,并不是恶意攻击.</p><p>我想说的是,野生鱼类的开发利用在我国从未停止过,在我国传统的靠山吃山的文化背景下,鱼类资源都会被各种谋利者利用.一直以来,"小杂鱼"的捕捞停过吗? 国家并没出台法律限制捕捞,你又怎么去限制.因此捕捞利用是绝对的, 而捞起后是做为杂鱼投入菜市场,还是做为饲料,还是做为观赏鱼投入宠物市场,那只是流向的区别,你抵制了后者,它照样会流入前两方面.并不会如你想的,就此罢捕. 在我们看来原生鱼有观赏价值,而在其它人看来它们是蛋白质资源,不会因观赏鱼市场需求下降就停捕. 拿当今市场上最成规模的三种原生鱼为例, 爬岩鳅,越南桔,沙鳅, 是在水族市场常见,还是在渔获集市和菜市场多见? 这三种因为出口,用于投放水族市场的数量还算大的了,但仍不及把它们做为杂鱼处理的消耗量大. 本来,将其引入观赏鱼市场是个好的利用途径,总比把它们剁碎了,碾成粉,喂鹅喂鸭,喂狐狸,喂貉子,喂狗仔鲸好吧? 况且资源的价值一但提高,会促使开发者自动的保护.举例说,北京人喜欢玩核桃,是那种不能食用的山核桃,基本来自西北省份,过去山核桃不值钱,当地人把它当柴砍, 后来,兴起"核桃热",一对好的可卖数千元,于是,当地人把把残存的老核桃树都圈起来养护,不再滥砍,并且开始补种新树.鱼也一样,激发出它的价值,才会让人珍稀. 难道这些野生小鱼被捞起后的命运只能是做廉价的蛋白质资源,或仅少数成为原生爱好者的宠物? 水族开发本是个很好的途径,只是应加强监管和引导,而不是阻止, 不能因监管难就反过来压制,那最终什么也做不成.</p><p></p><p>北京九刺鱼的问题:</p><p>那是饲料鱼贩从饲料鱼里挑出来的,他们并不是有目的的去专门捕来卖的.反而他们讨厌鱼里有刺鱼,因为龙鱼饲养者常向他们报怨龙吞了刺鱼被卡死了.若没有原生饲养者老去买,他们根本意识不到此鱼有何特别.只有许多人在论坛里看了,去他那里问,去他那里找,才引起了他的注意,遂单挑出来卖.即便如此,混在鱼里当饲料卖出去的,不知要比挑出来的多多少.而挑出来的几十条,卖了一冬,仍剩不少. 可见对九刺鱼感兴趣的饲养者曲指可数,真正抱着商业目的去捞的也没有,多数都是损耗在饲料鱼里了.唯一报有目的去捉的,反而是原生爱好者.</p><p>小鯢的问题: 据我所知,小鯢的捕捉目的不是宠物市场,而是中药市场,制成"羌活鱼",少量分流出来进入宠物市场,即便宠物市场禁止了,中药市场仍会捉.&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另外,不要认为野采的就比卖的数量少,你不能只计算这里的网友,有的是不上网的,不来这里的.你若去旅游论坛和钓鱼论坛看看就知道了,中国可是有13亿人啊.</p><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ujieLv.2 发表于 2008-2-27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北京朝阳区
<p>最后请问各位网友:</p><p>应该有许多人养虾吧?</p><p>当今市上所售的草虾种类,除水晶,大和藻等外, 如虎纹,蜜蜂,斑马,黑壳等,不都是我国南方捕捞的原生种类吗?而且这个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有专业渔民从事捕捞,运输.</p><p>你们都没买过?保证今后也不买吗?</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无冬之夜Lv.2 发表于 2008-2-27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 /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p>现在的热带鱼有多少不是原生鱼</p><p>原生鱼的消失除了过度捕捞,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ujieLv.2 发表于 2008-2-27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北京朝阳区
<p>N专说的有些是有道理,但有几个问题需要弄清,</p><p>1 稀少濒危种类不在此讨论范围之内,那个不能经营贩卖是无疑的,而且也不应采来养.</p><p>2 普通的常见种类是因进入观赏鱼市场而受到威胁吗?即便有人开始成规模的专门从事原生鱼买卖,其捕捞量能与渔业副产品和饲料鱼业的捕量相比吗? 知道一个养狐场要消耗多少"小杂鱼"吗? 没有观赏鱼市场的这些需求,其种群压力就能缓解? 恐怕渔民打鱼时照样一网下去大小通吃,饲料加工业照样以其为原料,养大型鱼的照样以原生小鱼做饲料去喂饱他们的爱宠.&nbsp;&nbsp; 这九头牛不去抵制,只抵制一根毛有什么实际意义? </p><p>因此,原料业的过度捕捞,水体污染,这些才是症结所在,还不如多在这些上面呼吁一下.</p><p>3 真的关心生态问题,真的想以身做则,就自己也不要养,也不要采. 你的饲养和采捕对他人有示范效应,也有诱惑力,你不养,我不养,大家都不养,就没有了需求,看商家还卖不卖?如果这个做不到,那和养着金刚鹦鹉却高喊保护亚马逊雨林有何区别? 斗鱼虾虎也不例外.不要只在抵制别人贩卖时谈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轮到自己不养时你做得到吗?</p><p>4 "原生鱼的繁育上尚欠技术支持",为什么? 一是它没有那么大的观赏价值,引不来投资者的兴趣,只是爱好者门自己在搞,二是爱好者门普遍缺少专业知识. 从一也可反证,普通原生鱼种类在观赏鱼市场价值不大,缺口很小.而稀有种类不容私自饲养和贩卖</p><p>5 市场上的宝莲灯80%为野生的,全世界都一样.我们对待这类鱼应持何种态度?它门在当地不是原生?我们要抵制吗?</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lj@chinanative.net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两江带你看原生
  • 两江网站群
Copyright © 2001-2024 两江中国原生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0018879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3 |渝公网安备50010402000244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