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虽然谴责电鱼</p><p>但是可以客观的告诉你,所谓</p><p>被电捕器电击过的鱼类,性腺发育会受到损害,基本丧失繁殖能力,可谓“断子绝孙”。</p><p>之说是绝对的谬论,很严肃的告诉你,以鄙人近十年的经验教训,经由电捕渠道得到的鱼,性腺受影响的在0.1%以下</p><p>电鱼的主要危害一般在于过小的稚鱼因为无法耐受高电压而死亡,或者因为短时间多次电击造成死亡</p><p>而存活下来的鱼,除极少部分因为电流导致神经系统异常造成畸形,其他只要及时活水静养或者留于水体环境中,都能很快恢复</p><p>连那些因电致畸的也不会造成生殖系统的障碍的,更何况体态良好者</p><p>鄙人从事鱼类研究也有10数个年头了</p><p>就某愚见,电鱼在很多地方对种群带来的最大变化是,性成熟周期大大缩短</p><p>以余杭地区宽鳍[鱼鬣]为例,10多年前,性成熟发色头鱼一般个体普遍在15公分以上,20公分也不少见</p><p>而到约3年前,头鱼8公分就算是较大个体,而今年更是可见到4公分的头鱼</p><p>这个就是自然界中鱼对鱼人为干预的一种适应(渔民一般会捕大留小,或者说他们的网具无法捞上小鱼)</p><p></p><p>对鱼真正影响最大的实为药鱼(包括环境污染,工业废水泄露类)</p><p>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几乎所有鱼都中毒漂浮,如没有及时的清水急救,所有的物种不论大小种类全部死绝对(仅有部分岔流深潭或小支流汇合处鱼只能幸免)</p><p>3-5年内只能恢复到之前10-30%的水平,相对的电鱼的区域,只要禁渔一年,数量就完全可以恢复到饱和状态的数量</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