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喜马拉雅山发现353个新物种:飞蛙可滑翔下落

[复制链接]
5075 16
鸟人Lv.44 会员认证 发表于 2009-8-13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飞蛙:科学家曾在2007年对这种通体翠绿、红蹼的树蛙进行过描述。因为它的蹼足很大,可令其在下落过程中滑翔,故称“飞蛙”(学名Rhacophorus suffry)" alt="喜马拉雅山发现353个新物种:飞蛙可滑翔下落" src="http://i2.sinaimg.cn/IT/2009/0813/200981384729.jpg"/></div>
<div style="MARGIN: 5px="5px"  0px; TEXT-ALIGN: center">飞蛙:科学家曾在2007年对这种通体翠绿、红蹼的树蛙进行过描述。因为它的蹼足很大,可令其在下落过程中滑翔,故称“飞蛙”(学名Rhacophorus suffry)</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Macrobrachium agwi虾:在从孟加拉国库奇比哈尔出口至欧洲的淡水对虾中,人们发现了不速之客:一个之前无人知晓的虾种。这个新虾种被称为Macrobrachium agwi,全身红棕色,科学家曾在2008年对其有过描述。" alt="喜马拉雅山发现353个新物种:飞蛙可滑翔下落" src="http://i1.sinaimg.cn/IT/2009/0813/200981384810.jpg"/></div>
<div style="MARGIN: 5px="5px"  0px; TEXT-ALIGN: center">Macrobrachium agwi虾:在从孟加拉国库奇比哈尔出口至欧洲的淡水对虾中,人们发现了不速之客:一个之前无人知晓的虾种。这个新虾种被称为Macrobrachium agwi,全身红棕色,科学家曾在2008年对其有过描述。</div>
<div style="MARGIN: 5px="5px"  0px; TEXT-ALIGN: cente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亿年壁虎:一种保存在白垩纪琥珀中的古代壁虎。科学家此前曾从琥珀中发现过大量植物和无脊椎动物,但像这样的脊椎动物化石却非常罕见。" alt="喜马拉雅山发现353个新物种:飞蛙可滑翔下落" src="http://i2.sinaimg.cn/IT/2009/0813/200981384910.jpg"/></div>
<div style="MARGIN: 5px="5px"  0px; TEXT-ALIGN: center">亿年壁虎:一种保存在白垩纪琥珀中的古代壁虎。科学家此前曾从琥珀中发现过大量植物和无脊椎动物,但像这样的脊椎动物化石却非常罕见。</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黄金眼镜蛇雷龙:(学名Channa aurantimaculata)在2000年被发现,生活在与雅鲁藏布江毗邻的溪流、池塘和沼泽地,以及印度阿萨姆邦北部亚热带雨林,体长40厘米,是一种食肉动物。" alt="喜马拉雅山发现353个新物种:飞蛙可滑翔下落" src="http://i3.sinaimg.cn/IT/2009/0813/20098139239.jpg"/></div>
<div style="MARGIN: 5px="5px"  0px; TEXT-ALIGN: center">黄金眼镜蛇雷龙:(学名Channa aurantimaculata)在2000年被发现,生活在与雅鲁藏布江毗邻的溪流、池塘和沼泽地,以及印度阿萨姆邦北部亚热带雨林,体长40厘米,是一种食肉动物。</div>
<p>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13日消息 据国外媒体报道,世界自然基金会公布了过去十年间在喜马拉雅山东麓发现的353个新物种名单,其中包括一种会飞的蛙类,世界上个头最小的鹿,以及100年来发现的第一个新猴种。</p>
<p>  该组织同时警告说,喜马拉雅山重要的动物栖息地正面临该地区不可持续发展的越来越大的压力。喜马拉雅山分布在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与缅甸等国。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公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气候变化、森林砍伐、过度放牧、非法捕猎以及野生动物贸易已在威胁地球上生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p>
<p>  这份题为“东喜马拉雅山——世界碰撞之地”的报告称:“过去半个世纪,这个南亚地区面临着因人口增长和对商品需求增长带来的轮番压力。该地区只有25%的原始栖息地保存完好。对于喜马拉雅山东麓的独特物种来说,这意味着今天应有163个被列为全球性受威胁物种。”</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16

cipolliniLv.41 发表于 2009-8-13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北京 鹏博士/BGP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冰月轮Lv.53 发表于 2009-8-13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北京房山区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tlds_zgm</i>在2009-8-13 15:01:08的发言:</b><br/><img title="dvubb"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cqh2o.com/images/emot/em59.gif" align="middle" border="0"/> </div>
<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kennLv.41 发表于 2009-8-13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安徽黄山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cipollini</i>在2009-8-13 11:58:56的发言:</b><br/>学习 </div>
<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鸟人楼主Lv.44 会员认证 发表于 2009-8-13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
<div class="artInfo"><span id="art_source"><a href="http://www.sina.com.cn/">http://www.sina.com.cn</a></span>&nbsp;&nbsp;<span id="pub_date">2009年08月13日&nbsp;08:52</span>&nbsp;&nbsp;<span id="media_name"><a href="http://tech.sina.com.cn/" target="_blank">新浪科技</a></span></div><!-- 正文内容 begin --><!-- google_ad_section_start -->
<div class="blkContainerSblkCon" id="artibody"><!-- 正文内部文字导航 : begin --><!-- 正文内部文字导航 : end --><!-- 内容模块:单图 begin -->
<center>
<center></center></center><!-- 内容模块:单图 end --><!-- 内容模块:段落 begin --><!-- <div class="moduleParagraph"> --><!-- publish_helper name='原始正文' p_id='2' t_id='1' d_id='3348265' f_id='2' -->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Arunachal猕猴:最早曾在2005年作为一个新物种被描述过。它是一种相对较大的灵长目动物,尾短,体色棕褐色。这在当时被视作一项重大发现,因为Arunachal猕猴是在过去百年确认的第一个新猴种。" alt="喜马拉雅山发现353个新物种:飞蛙可滑翔下落(2)" src="http://i2.sinaimg.cn/IT/2009/0813/200981385014.jpg"/></div>
<div style="MARGIN: 5px="5px"  0px; TEXT-ALIGN: center">Arunachal猕猴:最早曾在2005年作为一个新物种被描述过。它是一种相对较大的灵长目动物,尾短,体色棕褐色。这在当时被视作一项重大发现,因为Arunachal猕猴是在过去百年确认的第一个新猴种。</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Coelogyne pantlingii兰花:在锡金被发现的,为科学家在同一研究中在该地区发现的21种新兰花之一。" alt="喜马拉雅山发现353个新物种:飞蛙可滑翔下落(2)" src="http://i2.sinaimg.cn/IT/2009/0813/200981385049.jpg"/></div>
<div style="MARGIN: 5px="5px"  0px; TEXT-ALIGN: center">Coelogyne pantlingii兰花:在锡金被发现的,为科学家在同一研究中在该地区发现的21种新兰花之一。</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垃圾蛙:这些长相古怪的青蛙学名为Leptobrachium smithi,最早于1999年被发现,是在印度阿萨姆邦周围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的五个新蛙种之一。" alt="喜马拉雅山发现353个新物种:飞蛙可滑翔下落(2)" src="http://i1.sinaimg.cn/IT/2009/0813/200981385116.jpg"/></div>
<div style="MARGIN: 5px="5px"  0px; TEXT-ALIGN: center">垃圾蛙:这些长相古怪的青蛙学名为Leptobrachium smithi,最早于1999年被发现,是在印度阿萨姆邦周围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的五个新蛙种之一。</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叶鹿:科学家迄今只在缅甸葫坎谷周围的森林地区发现了叶鹿(Leaf Deer)的踪影。我们不清楚叶鹿的准确数量,但可能极少。" alt="喜马拉雅山发现353个新物种:飞蛙可滑翔下落(2)" src="http://i2.sinaimg.cn/IT/2009/0813/200981385144.jpg"/></div>
<div style="MARGIN: 5px="5px"  0px; TEXT-ALIGN: center">叶鹿:科学家迄今只在缅甸葫坎谷周围的森林地区发现了叶鹿(Leaf Deer)的踪影。我们不清楚叶鹿的准确数量,但可能极少。</div>
<p>  世界自然基金会表示,1998年至2008年,科学家十年间在喜马拉雅山东麓发现了353个新物种,其中包括一种名为“飞蛙”的红蹼树蛙,因为它的蹼足很大,令其在下落过程中可以滑翔。</p>
<p>  科学家还发现了一种新蚓螈。蚓螈是没有四肢的两栖动物,像蚯蚓一样穴居,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这一发现之所以重要,皆因蚓螈是地球上科学家研究最少的生物之一。其他亮点还包括世界上个头最小的鹿和一个新猴种,前者高60至80厘米,是在缅甸北部发现的,后者是过去一百年来发现的第一个新猴种。</p>
<p>  世界自然基金会表示,新发现的猴种为猕猴,生活在海拔1600至3500米的印度阿鲁纳恰尔邦,是世界上栖息地海拔最高的猴类之一。在新发现的242个新植物种类中,包括一种深蓝色的开花植物,它是由两位勇敢的中国植物学家在西藏一个深度为美国大峡谷两倍的峡谷中发现的。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描述,这种罕见的开花植物“颜色和外形均十分突出”,其颜色会根据温度变化,因此尤其值得关注。</p>
<p>  喜马拉雅山东麓拥有1万种植物、300种哺乳动物以及近1000种鸟类,并且是地球上最后一个可以发现独角犀牛的地方。世界自然基金会“生机勃勃喜马拉雅”(Living Himalayas)倡议的负责人塔里克·阿齐兹(Tariq Aziz)说:“这种庞大的文化和生物多样性凸显了环境的脆弱本质,要是气候变化的影响无法被逆转,我们将冒着永远失去它们的危险。”今年12月,各国领导人将齐聚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签署一项新的全球气候协定以替代《东京议定书》。(孝文)</p></di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飞得更高Lv.9 发表于 2009-8-13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新加坡 星和视界(StarHub)宽带
<p>黄金眼镜蛇雷龙:(学名Channa aurantimaculata)</p>
<p>见过了 ,真的不错!!</p>
<p>&nbsp;</p>
<p>等着下一个的发现----喜马拉雅的-----yeti</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xxg00w0Lv.9 发表于 2009-8-13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浙江杭州 华数宽带
物种消失速度比发现速度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清浅涟漪Lv.2 发表于 2009-8-13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江苏南通 /光华集团有限公司
<p>学习学习啦</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zgjpLv.16 发表于 2009-8-13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北京 //双线BGP/首都信息
学习[em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lds_zgmLv.11 发表于 2009-8-13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安徽铜陵
[em5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lj@chinanative.net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两江带你看原生
  • 两江网站群
Copyright © 2001-2024 两江中国原生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0018879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3 |渝公网安备50010402000244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