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strong><font color="royalblue"><font size="6">座頭鯨首訪港 游弋南丫<br/>長逾10米料成年 專家籲勿出海觀鯨滋擾</font></font></strong><br/>(明報)3月18日 星期三 05:05<br/><br/><font size="3">【明報專訊】香港近日來了一名不速之客。一條長逾10米的成年座頭鯨,前日被發現闖進香港水域,昨日仍然在航道繁忙的東博寮海峽(鴨脷洲與南丫島之間的海峽)一帶游弋,一度游至赤柱,未有離去迹象。漁護署證實,這是首次有座頭鯨在本港出沒,連續兩日來的觀察顯示這條鯨魚健康狀况及活動大致正常,該署會繼續監察其在本港水域的情况。鯨豚專家呼籲市民不要一窩蜂出海觀鯨,以免令其受驚而擱淺海灘。<br/><br/>座頭鯨的前翅在所有鯨豚中最長,身軀最長可達17米,重達40公噸,但動作相當敏捷,常躍出水面。座頭鯨亦是遷徙路線最長的鯨豚,以北太平洋的座頭鯨為例,每年11月至翌年3月,牠們會由赤道一帶返回北極,沿途以菲律賓 和<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A8R%C3%B7">沖繩</span>為中途站,旅途可長達2.5萬公里,其影蹤遍及全球各地。<br/><br/><strong>日捕鯨隊曾殺盡大亞灣鯨魚</strong><br/><br/>曾出海鑑定該條座頭鯨的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表示,1950、60年代,香港鄰近的大亞灣曾有座頭鯨出沒,但遭日本 捕鯨隊濫捕,結果絕迹。本港則一直未有座頭鯨出沒紀錄,他對本港首次有座頭鯨來訪表現興奮。<br/><br/>他昨日曾出海遠觀座頭鯨,發現其身長至少10米,已成年,身上多處有吸盤魚造成的白色圓形疤痕,暫無法得知座頭鯨是否迷路,但據其游泳姿態和呼吸頻率,可判斷其健康大致正常,應有能力離開本港水域,但他強調「從外表無法得知是否有病,該條座頭鯨最終命運如何,暫時無法下結論,市民不應出海觀鯨,以免造成滋擾」。據悉,漁護署今日會再派員出海尋找座頭鯨,若有船駛得太近,不排除會驅趕船舶。<br/><br/><strong>尾鰭紋齒 如人指模</strong><br/><br/>由於每條座頭鯨尾鰭上的斑紋和鋸齒狀的小缺口都是獨一無二,就像人類指紋,洪家耀已把該條座頭鯨的相關資料提供給日本和菲律賓的專家,以確定是否有座頭鯨偏離遷徙路線。他相信,該條座頭鯨屬於北太平洋族群,該族群約有6000至8000條;全球另外兩大族群分別是北大西洋族群(目前約有1.1萬條)及南半球族群(約有1.7萬條),總數已從高峰期的數十萬條大幅銳減,因近數十年國際實施禁捕,數量近年已漸從最低位回升。<br/><br/>漁護署發言人表示,該署在前日約下午3時接獲報告指南丫島附近水域有鯨魚出現,即時派員跟進,並在東博寮海峽發現一條座頭鯨,體長約10米。其後在水警協助下,先後聯同海洋公園 和香港鯨豚研究計劃的專家到場視察。<br/><br/>根據該署紀錄,以往在香港水域發現的不同鯨豚品種共有16種,但不包括座頭鯨,換言之今次是首次在香港發現座頭鯨出沒。</font><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