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生物男</i>在2009-2-24 0:03:22的发言:</b><br/>
<p>不可否认人类的越来越严重得影响到了鱼类的生存,但同时鱼类也有超强的适应性,顽强的生活了下来</p>
<p>先以大家多少了解的瑶山鳄蜥做个比方,当年在中国发现时,由于认为是珍惜且特有,被定为一保,且国际走私泛滥</p>
<p>然不多时,发现在越南有海量分布,国际动物贸易立刻松绑,而国内无奈将其降为2保</p>
<p>此能说明实际动物探索遇到的问题,因为消息的不对等,很多时候跟书本知识相差的很多</p>
<p> </p>
<p>再此我不妨厚颜无耻的以鄙人从事研究多年熟知的长体鳜长麦穗建德小嘌鮈以及口水飞天的厚唇为例子说明吧</p>
<p>长体鳜渔获量一直很低,又由于其个体小,经济价值低而被人忽视,但其实长体鳜的野生种群数量惊人,在长江闽江钱塘江珠江水系一直产量颇丰,只是平时少量混杂于斑鳜之中,由于其习惯生活在急流水底的岩石区域,因此丰水季节难觅其踪,且栖息于石洞或巨石底部,一般捕捞无法得到,因此认为珍惜.但每年冬季以及春季的枯水季节,往往大量上市,尤其鄱阳湖多至当作小杂鱼贱卖,但是不可否认一般情况该鱼市场价格昂贵,且养殖难度极大,建议不要轻易尝试</p>
<p>建德小嘌鮈情况类似,一直栖息于深水底层的卵石上,只要在枯水季节可见海量,而平时想要得到实属不易</p>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24 0:05:19编辑过]</font></div>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font> </div>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鱼方面不是很清楚,所以不便发言,只是针对瑶山</font></div>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瑶山鳄蜥一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即使在今天也是,国家保护名录除了麝(二级上升一级)外,似乎20年来都没有改变过。同样的,CITES也一直把鳄蜥当做附录2,一直都没有进入附录1。</font></div>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越南发现瑶山,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了,以海量来形容也有点夸张了。</font></div>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由于是CITES2,德国一直在向全世界输出人工繁殖的瑶山,世界上很多地方也可以合法饲养,当然,中国除外。</font></div></div>
<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