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两江精神,传万载文化
——访两江创始人张志钢
本文刊登于第十期《鱼乐圈》
编辑:邵菲
曾几何时,人们的乱捕滥杀,使得生态物种惨遭涂炭,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满目疮痍;曾几何时,我们炫彩斑斓的世界,雕琢出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沁入心骨的寥落凄凉景象。在稀有物种濒临灭绝和民众保护意识淡薄的今天,保护生态物种已成势不可挡之风。两江论坛便是在这种让人扼腕叹息的境遇下,应运而生的。“两江”的创始人张志钢先生以自己无坚不摧的信念,让两江在重重困难中问世。
机缘巧合,开启两江的大门
张先生的父亲酷爱自然,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张先生对生态之美的钟爱便早早的埋藏于心。在七年前的一天,张先生像往常一样去花鸟市场看鱼、买鱼,在准备离开之际,突然发现一老板正向水里扔几只龟,定睛一看,豁然发现里面有一只枫叶龟和一只锯缘龟。枫叶龟和锯缘龟是国家保护的半水栖龟类,是不能完全浸没于水中的。为了拯救它们,张先生大费周折,即便如此,仍旧未能拯救这两个弱小垂危的生命。正是这次的偶然,开启了张先生保护原生态的探索之路。
2003
年8月,张先生成立了“两江中国(原生水生生物)网站”(
www.cqh2o.com),这是完全由张先生个人出资兴办的以原生(水生)生物为主题的全公益论坛型网站,此网站上没有一个广告和链接,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让其永保纯净的灵魂。它是目前中国成立最早也是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民间原生水生论坛网站,网站论坛一直以“原生生态的保护主义者和观赏饲养者”做为论坛运作的核心指导思想,以“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为主题。
七年间,两江受到了全国原生爱好者的广泛拥护和支持,它的会员遍及全国23个省及直辖市和自治区,特别是在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的会员占有很大的比重,同时在欧洲、美洲、大洋洲、澳洲,也都有两江会员的足迹。网站登记注册的会员已过几万人,在百度和谷歌的搜索均排名第一位。现在的两江拥有自己的总监和专家,在监督网站洁净同时也专注于对物种的鉴定、鉴别、以及对普通会员的指导。
“有些事情总应有人去做,我也不知道为何会如此的坚持,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中国人的东西中国人自己要爱惜。”张志钢先生坚定地说道。创站伊始,在所有反对声音的浪潮中他依旧故我,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或许正如他所言,有些时候 “偏执”或许可以成功。最初的五年里,每天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两江,每天晚上睡觉前还要看一次两江,走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忘对网站的监督与保护。在这个过程中,他有过资金短缺卖车的无奈,有过网站数据丢失的险阻,有过网站遭袭的悲伤......但一切的困难都没能阻止他,正是他的坚持与执着赢得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朋友给了他精神的支柱,而两江也为所有人缔造了精神慰藉的基奠与交流的桥梁。
张先生表示,他很感谢这些会员,正因为有他们的支持与鼓励才让两江走到今天。他说:他不是专家,但很庆幸和这些热爱自然、有专业技能的全国各地的各行各业的人士结成朋友。
两江精神,缔结环保的纽带
“两江”之名,源自黄河与长江的总称,她们是中国的母亲,由此也意定了两江所特有的包容性与多元化。两江,是一种精神的符号,是一种和谐的标志,它理解了所有的人与物,也包容了一切的违背与支持。它旨在探求如何让人与自然生态、人与物种之间的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
两江精神,体现了一种“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超然境界。它尊重生命、珍惜自然所凝聚的每一份奇迹。两江不是要求大家变成高高在上维护自然生态的圣人,相反的两江精神提倡让人类沉浸其中。两江一直秉承纠正违反自然法规行为的理念,并用积极的、科学的、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和辩证,而不是一味地、不加思索地唾弃和漫骂,更多的是理性的光辉闪耀,寻求最好的、和谐的解决之道。
张先生说,他们不能保证时时刻刻的看到目标,但一定要永远的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他表示:物种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作为炎黄子孙,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挑起这个重担。中国人的事情,应该由中国人去做,这些物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当然就应该由我们自己尽心去传承。他希望通过两江这个媒介平台,能够呼吁更多的人保护原生态,珍惜这些濒临灭绝的物种。而两江一直以传承祖国的文化为己任,向全国播种保护物种的信息,对百姓灌输这种意识,从根本上加强民众对环境、对生态保护的主人翁意识。
生态环保的旅程深邃幽长,对未来我们一无所知,或许这种谜一样的征程,才让人们更加有勇气去赴那茫茫的前路。两江精神,唤醒了很多人环保生态沉睡的细胞,它让人们感悟生活,体会自然,同时,它也让那些热衷于观赏鱼的爱好者,在“玩”的过程中,尊重生命,爱惜生命。两江精神,既是一种生活态度,又是一种自然生态行为方式。两江开启了保护原生物种的大门,它让人们看到了生命的幽微,人类发展经济的不择手段,让人类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反思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身体力行,践行最初的誓言
随着两江的不断壮大,两江的会员定期都会进行野外采集与探索,目的是让那些采集到的物种得到科学研究,让它们的后代得以繁衍生息,继续发展下去。几年间的探索已达到过万次,覆盖了全国全部省市和地区。通过两江会员大量的实地探索和物种现况的调查,掌握了当地的水资源情况及物种现况,获得了不间断的科学观察依据。依据两江的自律公约,凡是亲近自然时,不可以伤害物种,不可以污染环境,让自然的宠儿能够永远享受一种纯粹干净的圣地。
两江的会员,只饲养自己能饲养的,无能为力饲养的鱼只便放归原产地。有的会员进行斗鱼的繁殖,繁殖之后将它们放回原产地,在当地让它们拥有保有量。这种不为名利的高尚情操不得不让人所折服。
两江,不仅仅进行知识的普及,同时也通过实践活动来促使民众生态环保的意识的觉醒。在2009年时,重庆的一次土地建设施工,险些让一处原生斗鱼密集的栖息地遭受毁灭性的破坏,两江会员以个人身份发起呼吁,希望引起社会重视,在其他众多会员的共同呼吁下,当地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重庆商报、重庆时报等当地主要媒体均以头版形式予以报道,之后两江的会员联系到海洋馆等组织,对这些斗鱼进行打捞与抢救,才让这些生命免于“祸患”。事后我国知名学者方舟子就此事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署名文章,对此次援救行动给予了高度赞赏并在指出“大陆现在也有人开始关注这种美丽有趣而且有益的小鱼的保护,其实是值得鼓励的。”两江将这些爱护生命的同盟者聚集起来进行交流与探讨,以求让物质与精神共生并持续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生态保护的进程。
我们透过张志钢先生了解了两江精神与环保生态者的执着和坚定,以及感受到了这些环保生态者在公益事业上所倾洒的一片赤诚。他们用决心,用行动告诉世人,“生态保护,人人有责”!如果不善待生物,当人类面对一堆堆白骨苦于钻研时,我们只能说,它们曾属于地球,如今已不再属于自然。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言辞而是行动。两江正是以这样百折不挠的精神,用实际行动唱响新纪元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