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鲫鱼,教会我和生活握手--追忆我养成功的第一条原生鱼

  [复制链接]
4326 2
伊万诺夫Lv.4 发表于 2025-8-4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IP: 辽宁大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本帖最后由 伊万诺夫 于 2025-8-5 21:29 编辑



    第一次把原生鱼养活,是高中时的事了,那是一条小小的鲫鱼,承载了我多年的记忆。

邂逅
    当年家宅常起风波,双亲语带锋芒。心烦时总想着往外逃,那天走到水库上游,母亲放心不下,追来陪在我身边。正值枯水季,上游的河道河床被切得支离破碎,成了一串断续的水洼。水洼之间藏着碗口宽的水沟,细流在这里慢悠悠地淌着。在这样的夏日午后,细流里最惹眼的是成群的黑色蝌蚪,在被晒得发热的水中懒洋洋地晃。我和母亲谈着心,她用木棍拨弄着水沟里的枯树叶。忽然间,在枯树叶下面窜出来一条绿色的蒜瓣大小的小鱼,母亲眼尖手快地从水沟里捧起它。她瞥见旁边有个丢弃的酸奶盒,急切地让我捡来,然后她用手把鱼小心装了进去。原来,在如此毒辣的阳光炙烤下,这条小鱼就是侧身躲在树叶下面藏身和避暑;银色像粗面镜的身体反射了身体周边的水绵,让绿色的身影和环境融为一体。


我借用一张网络图片,它大概长这个样子,但是最开始比图片中的小很多:

幼体鲫鱼.jpg


安顿
    看那小鱼在酸奶盒里惊慌摆尾,我整颗心都软了。因为我知道水体小,氧气很快会不足,我当即双手捧着酸奶盒快步往家赶,烈日下几公里的路让我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到家后翻出蒙尘的一臂长的旧鱼缸,快速用肥皂清洗好,然后迫不及待地把酸奶盒里的鱼连同水倒进去。由于酸奶盒里的水很少,我把鱼缸的一侧用杂物垫起来,这样鱼缸里的水就能汇集到另一侧形成一定的深度。但是即便如此,水面刚刚能没过鱼背,我只能接一些自来水,为了稳妥起见每隔一段时间就用吃饭的勺子舀几勺水进去,这个过程很缓慢,因为一方面我怕水加快了鱼受不了新水的刺激;同时我又怕水加慢了导致水体的氧气太少,鱼把水中的氧气耗尽。
第一原生鱼3.drawio.png
    经过半个小时的折腾,慢慢的,我可以放心的撤掉垫在鱼缸底下的杂物,此时鱼缸的水面也只能刚刚没过这条鱼的背,然后我就不敢加水了。我这才放下心来细细打量它:胖乎乎的身体,脑袋大大的,眼睛也大大的,模样像草金。家里曾养过金鱼,教科书上的鲫鱼插图也记得分明,细辨之下,终究认了出来:它就是鲫鱼。

陪伴
   
    我的鱼缸就摆在房间的窗台上,床紧挨着窗台边缘。这意味着只要我躺下身子,轻轻转头,就能看见那条鲫鱼在水里游弋的身影。我时常凝视它,试图站在一条鱼的视角去看待整个世界,以此转移自己的精神内耗。但我不敢从缸顶俯视,因为它怕从上方掠过的能动的物体,也怕水面投下的晃动影子 ,只要受惊,它就会立刻贴在缸底。可只要我静静从侧面观察,过一会儿,它便又会摆着尾巴慢慢游起来。每当疲惫席卷全身,我常会叹口气躺到床上,转头将视线贴近鱼缸。这方本就不大的玻璃容器,便会瞬间填满我的精神世界。就像如今大多数人一沾床就忍不住刷起短视频那样,它成了我放松时最自然的依托。自此,我那颗很久没有波澜的心,有了波动。我能掌控的世界具化为这方小小的鱼缸,鱼影摇漾,荡开心头积雾。


    为了给它提供丰富的营养,我尝试过各种食物。一方面,我会把自己平时吃的一些食物掰下一小部分喂给它,观察它的反应;另一方面,我专程前往水库上游,捕获各类活体饲料。其中有富含蛋白质的摇蚊幼虫(多个品种大小不一),是它较为喜爱的食物;还有一种橙色的介形虫,不过我发现它食用后容易消化不良,便不再投喂;此外,仰泳蝽、蛾蚋幼虫和蚜虫也曾出现在它的食谱中。

    那时家人对我的生活控制比较多,养鱼不让用各种电器设备,一来为了安全着想,二来怕我设备越来越多就玩野了,荒废了学业。那么没有电动的过滤设备,鱼粪等废弃物多了,又不能频繁的换水,怎么办呢?我为这个问题愁了很久,后来我专程去一家化学用品专卖店买了一个洗耳球,每次水底沉积物多的时候,就用洗耳球去吸水底的脏东西,效果很棒,这个方法绝对是我独立想到的,我也把这种方法介绍给不少网友。如今网上不少人都在介绍这种方法,不知道是否因我而起。

    这样的日子久了,我从鱼缸上方出现它也不再惧怕,甚至主动聚过来索食。这跟当年家中饲养的金鱼何等相似,记得父亲表达过“原生鱼养不活”这样的观点,但我却能把原生鱼养起来,我不禁对父辈关于养鱼的诸多观点产生了怀疑。


    随着时间的推移,单纯依靠洗耳球清理鱼缸底部沉积物逐渐变得吃力,而且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水质问题,并且后来为了专注于学业,不能常盯着它了,我必须找到一种相对懒散的方式养着它。家人的限制让我长期养活眼前这条鱼,成了一个挑战。我开始思考如何构建一个更有效的过滤系统,

    我开始魔怔了一样,不断的上网查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我第一次知道养鱼不光要物理过滤,还要放滤材进行生化过滤,这是我父亲养鱼这么多年都不曾知道的事。那我连过滤的电器设备都没有,怎么办呢?左思右想,我做出了决定:找到一大块废弃的工业海绵,洗干净后投入鱼缸中并固定到鱼缸的一侧。这样,鱼摆尾时带起的湍流,恰好能带动海绵外表面附近的水流,培养硝化细菌;海绵中央相对静态的水,又是反硝化的核心场所。经过实践,这种方式对于静水养鱼的毒素转化十分有效。


第一原生鱼.drawio.png

    而时间一长,这么做的弊端又来了:我发现鱼的粪便、残饵还有其他附生生物形成的物质会随着鱼尾激起的湍流扬起,总在水中保持大量的悬浮数量,甚至会把海绵的孔隙堵住。随着海绵吸附的悬浮物少了,这些悬浮物的量就会突然暴增而难以落地。那么怎么办呢?灵机一动,我找了只罐头瓶,扣上漏斗(漏斗嘴深入罐头瓶内),再用不规则形状的石头堵住漏斗口防止鱼不小心游进去。这样一来,罐头瓶的外侧由于鱼的不停游动,悬浮的渣滓及其周边的水动能大,很难沉降;而漏斗底部悬浮的渣滓由于摩擦力等因素导致动能下降,渣滓会缓缓落进罐头瓶的底部。悬浮物多的时候,我就用这样的方式收集它们,一套这样的装置放在鱼缸中央,连续三四天就能让鱼缸的水变得十分透亮。


第一原生鱼4.drawio.png

    现在回想,这套静水不耗电的过滤系统的搭建,是先解决了生化过滤,再补上物理过滤的缺口。若当初设备齐全,怕是难有如今这般对养鱼的通透理解。有人笑我这般养鱼毫无美感,我却不在意。多数人养鱼为赏玩,见缸内澄澈便心生愉悦;而我更像在和鱼共情、与困难博弈,脑里反复推演着让它活下去的法子,每当看着缸中景象足以支撑它健康生长,那份踏实与舒坦,丝毫不输于旁人见着满缸清亮的欢喜。


分别与重逢的轮回
    上大学后,因为家里人拒绝帮我照料鱼,因此离家前我把鱼缸加满水,尽量的多喂一些。鱼缸是放在窗台上的,我怕太阳一出来它害怕无处躲藏,就挡住一半的鱼缸,为它提供一个巨大的阴影。后来我察觉到阳光的直射会让水的温度急剧上升,我这样的举动也无形中帮助了它。
    等半年后回来时,水几乎见底,当时我都不抱希望了。我用抄网在浑浊的水里摸索了许久,才发现瘦得皮包骨头的它,心疼得紧。我不禁在思考,这么长的时间,鲫鱼是怎么存活下来的呢?后来我明白了,鲫鱼的大嘴会扫荡鱼缸底部的沉积物,然后通过鳃耙过滤掉其中的纤毛虫、顠体虫(Aeolosoma)、螺旋藻等生物,然后再把废物吐出来。从这个角度讲,鱼缸的底部留一些沉积物,还是有助于金鱼、鲫鱼这样的鱼在主人长时间不在家扛过食物短缺的时期的。那整个寒假,我都守着它细心照料,慢慢的它又胖了回来,而且体型比之前大了一圈。寒假结束后,我又像上次一样做好准备,为它加满水。
    又是半年后从大学回家,又是个夏天。到家之前我时常惦念着这条鱼,心里想着:气温高,水蒸发非常快,这条鱼还会在吗?临近到家时,我加快了脚步。到了家,来不及跟家里人寒暄,刚推开房门,远远望去,水已几乎见底,水位的高度还不及鱼的高度,我有种不好的预感。我来到鱼缸上方,鱼缸很安静,并没有发现它的身影,我的心开始变得阴沉。我无精打采地整理、翻寻鱼缸里的杂物,正当我翻开倒伏在鱼缸中的海绵时,一条银亮的身影突然窜出在浅浅的水里扑腾着,激烈的搅动使得缸底沉积物中带有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飘散到空气中,我捂着鼻子却喜悦至极,亲爱的老朋友你终于出现了!就像我第一次和它见面的时候那样,它为了避暑侧着身子躲在遮蔽物的下面,我惊喜中感叹生命的顽强。
    之后的几年里,像这样的离别与重逢变得司空见惯。

求医问药
    记得某一次,它鳃盖上冒出许多白点,我心头猛地一紧,因为小时候家里的鱼但凡身上起了白点,用尽各种法子都没能救活。我先急着上网查资料,百度了几十页都没找到靠谱的对症的法子(那个时候网上资料少);转身去鱼店买药,老板塞给我一瓶 “万能鱼药”,我嗤之以鼻地摆摆手走了;各种途径都试过后,最后逼得我跑去水库找管理员打听,他眼神里带着戒备,只淡淡回了句 “我们水库的鱼没有任何病”。
    失望的我只好重新沉下心来,对着电脑屏幕逐字逐句读资料,翻出压箱底的养鱼书籍一点点啃。看到书里的偏方说低浓度的乙酸能治,我便按照指引揣着零钱去超市买了醋精,到了家里用尺子丈量出鱼缸尺寸和液面高度,再根据醋精标注的浓度一通计算,最后总算配成偏方中标注浓度的乙酸溶液。下药时,原本在水里摆尾的它忽然被自己皮肤受到刺激分泌的黏膜裹住,直直趴在缸底不动了。我盯着它翕动的鳃盖,生怕那层膜堵住呼吸,寸步不离守了五分钟。如此过程需要反复几次才算一个疗程,我忍痛按照偏方的说明做完了整个过程才敢把它安置到清水中。它像被剥了层皮似的惊恐的趴缸不动,甚至连眼睛上的那层皮膜貌似都被烧掉了,那天它始终把自己埋在缸底的角落,一动不动,像块沉默的石头。第二天晨光漫进鱼缸时,它仍保持着昨日的姿势,在同样的位置身体紧贴缸壁。我不禁犯嘀咕:它还能活吗?直到第二天午后,阳光把水晒得微微发热时,它才忽然动了,尾鳍先轻轻颤了颤,接着整个身子晃了晃,像被抽去了筋骨似的,歪歪扭扭地游起来,每摆一下都带着迟疑,仿佛连水的阻力都成了需要重新适应的陌生事物。
    几天后等粘液消散,新的皮肤长好,我发现白点依旧顽固地缀在鳃上。我按捺住换其他药的冲动,又扒了几十篇文献,猛然在不经意间撞见答案:原来这是条雄性鲫鱼,鳃上的白点是发情期的追星,而当年所有网络上关于鲫鱼的图片中,都没有把追星清晰的拍出来。我恍然大悟,忍不住笑出声,心里反倒更觉珍贵,因为进一步调查表明在野外环境下,雄性鲫鱼在群体里本就只占五分之一。从此我暗下决心:早晚得给它找条雌性鲫鱼作伴才好,让它完成自己的使命。


不靠谱的伴侣
    但是在此期间,我为了让它不寂寞,我尝试把野采到的鱼为这条鲫鱼作伴,比如十多条青鳉。不过由于我疏于照顾,这些鱼都不在了。每次看到死鱼的时候,我都会确认那条最初的鲫鱼还在,然后我才会松口气,赶紧换水。
    我还尝试过把一条野采回来的未成年的麦穗鱼与它作伴,幸亏那条麦穗鱼本来就有疾病,很快就没了,因为后来我才知道麦穗鱼的咽齿是可以外翻的,它完全可以通过这个武器啄瞎鲫鱼的眼睛。怪不得那条鲫鱼见了比它体型小的麦穗鱼也会主动避开。
    还有一次出于好奇,我把一条野采回来的红色水蛭放到鱼缸里,因为感觉水蛭的花纹漂亮,游泳姿势也优雅,希望它们能够和睦相处。不过小鲫鱼见到它的时候会抱头鼠窜,我第一次见到一个令它如此恐慌的生物。我赶忙把水蛭单独取出来,装到另一个敞口的器皿当中。顺便一提,这个恐怖的家伙看上去每天都老老实实的,但是居然在某天半夜爬出那个器皿,第二天我发现它跑到地板上。从那以后我看到水蛭就汗毛倒立,再也不敢随意把玩。
    我最难忘的是邻居送给我一条黑玛丽,我也让它生活在鱼缸里。可是这条黑玛丽是一个恶霸,它会霸占食物,即便它吃得肚子撑得很大了,也会一刻不停地追逐那条鲫鱼,就像永动机一样追逐不知疲倦。鲫鱼只要看到这道黑色的身影就会下意识的逃跑,别说进食,留给鲫鱼打盹的时间都不多。后来我发现鲫鱼的尾鳍有很多伤口,有些伤口已经感染水霉菌了,我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我当时没有别的鱼缸,只能看着黑玛丽欺负鲫鱼而不知所措。然后我就想了个办法,给水中设置很多躲避物。这一招乍一看确实好用,但是缺点是看不清水中的情况了。就这样过了几周后,当我再次换水仔细观察那条鲫鱼,发现它的尾鳍竟然都没了,露出了鱼骨。我又生气又心疼,把黑玛丽单独放到另一个容器中养着(这条黑玛丽几天后可能因为容器太小的原因很快死掉了。我不知道像这样的鲫鱼能否存活,因为几乎没有了尾鳍,它每次游动都会比之前费力,身体摆动幅度很大。不过一个月后,鲫鱼的尾巴又奇迹般长好了,恢复如初。我在想,也许若不是因为那条黑玛丽接下来把鲫鱼尾鳍的病灶彻底咬掉,这条鲫鱼没准早就水霉病缠遍全身死掉了。

    就这么懵懵懂懂养着,它渐渐长到了大半个手掌长,一晃便是三年半。


离去
    直到另一个夏天,我在大学超过半年没回家。当我再次回到家推开房门时,鱼缸又一次见底。和上次一样,我依旧先用抄网慢慢在缸底摸索着,期待着它的出现。不料没过多久,从沉积物中摸到它一动不动的尸体,鱼的眼睛也白了。这那一刻,我的心猛地沉到谷底,希望这不是真的。我仿佛能感受到在烈日的炙烤下它临终前的挣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努力钻进遮蔽物中努力生存。它的身体尚未腐烂,说明死亡不久。我懊悔,哪怕我临行前把水多加高一厘米,或者临行前把遮阳的纸板立起来恐怕也不是今天这个结局,想必它渐渐长大的身体再也没有能力钻进遮蔽物之下,这一次,它没有撑到我回家的时刻。想到这,那些年相伴的点滴涌上来,眼泪突然就掉了,我终究没能为它找到一个雌性的鲫鱼作伴,完成它生命中最重要的使命,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为一条鱼哭泣。无奈的我拍了张照片,把它轻轻埋进了土里。可那些照片,也随着时间的流逝遗失。
    近二十年光阴流转,此刻在电脑前敲下这些字,望着不远处鱼缸里依旧闪烁的鳞影,恍惚间仍会想起它银亮身影在缸底挣扎的模样。回想它在方寸鱼缸里对抗干涸、酷热、毒素、病害与欺凌,倔强地从未低过头,我的眼泪还是不争气地落下来。或许有几分顾影自怜吧,因为那时的我,总在它银亮的身影里,看见另一个倔强的自己。那条随风而去的鲫鱼早已成了那段青春最鲜活的注脚,那些与它相伴的日夜,连同灰色的时光,都成了再也回不去的过往。
    但更多的,是沉甸甸的感激。感激它默默与我陪伴,悄悄抚平了心里的褶皱;感激它逼着我琢磨、试错,让我在笨拙里摸清了水与鱼的脾气;更感激它在那方鱼缸的方寸之间,让我一点点攒起直面生活的勇气,从此再不怕前路风雨,亦敢对过往遗憾轻轻说声 “没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2

eaglevisionLv.64 发表于 2025-8-5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四川成都
写的不错也是成长的心路历程但是家人都不帮忙给鱼缸添点水吗
一言难尽。家里一直不和谐,对于生活上的鸡毛蒜皮我都是各种妥协,三五天就是一场风波;家里人也没有耐心听我讲“养鱼需要困水”这样的“大道理”,即便帮忙也是糊弄。最后1年我的母亲其实帮我喂了鱼,但是我总是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8-5 08: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伊万诺夫楼主Lv.4 发表于 2025-8-5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IP: 辽宁大连
eaglevision 发表于 2025-8-5 08:30
写的不错也是成长的心路历程但是家人都不帮忙给鱼缸添点水吗

一言难尽。家里一直不和谐,对于生活上的鸡毛蒜皮我都是各种妥协,三五天就是一场风波;家里人也没有耐心听我讲“养鱼需要困水”这样的“大道理”,即便帮忙也是糊弄。最后1年我的母亲其实帮我喂了鱼,但是我总是怕她喂多了坏水,各种嘱咐,比较耗费心力。
大学期间那几年添水的操作我记得也让她帮我操作过,但是我又担心她毛手毛脚,而且她听话总听一半就执行,自己又很有主意,不敢让她做太多;另一方面我还有学业等各方面压力,我经常用意志力去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学业、未来,与此无关的事就被忽略了,包括与家人的情感沟通;同时我也经常抑郁,再往后就没有太多动力和家里人沟通照顾鱼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lj@chinanative.net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两江带你看原生
  • 两江网站群
Copyright © 2001-2024 两江中国原生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0018879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3 |渝公网安备50010402000244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