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432410321665171.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432410323310223.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责任编辑张青(重庆晨报)
嘉陵江边惊现大恐龙
本报讯(记者马拉)“赶快来,赶快来,挖到个大东西!我们厂一个同事在嘉陵江边发现了一个大恐龙”。昨天傍晚,记者接到老朋友———前卫仪表厂退休职工、业余考古爱好者赵大斌紧急报料后,急急驱车前往北滨路石门大桥附近的江滩。
靓龙
记者赶到江边时,天已黑尽,在路边接应我们的赵师傅,带我们前往发掘点。枯水期的江滩一望无边,河床上无数积水洼,反射出北滨路护栏灯带五颜六色的光。从江边护堤到目的地,踩着大大小小的鹅卵石,绕过一个泻湖一样的大水洼,走了将近半小时路程,我们才看到自然博物馆考古工作者搭在江边的野营帐篷,我们互相朝对方晃晃电筒,算是接上了关系。
在这个季节的嘉陵江河床中心线上,离现在的河道边约10多米的地方,一条漂亮的恐龙———准确地说,一条恐龙的部分化石,展现在我们的灯光下。
30多平方米的发掘面上,一条在灯光下微微发白的恐龙的脊柱和腿骨,半露出地面;而处于地面以下的部分,不知还有多深,用手摸上去,光滑,纹丝不动。就像是从泥土中生出来的地质构件,不注意,根本看不出这是恐龙的化石。
确实是大东西,脊柱最窄处直径250mm左右,最宽处300mm左右;一块露出来的完整股骨,长800mm左右,两头扇形端部宽300mm左右。最长那条脊柱,呈现着一条漂亮的S形曲线。
找龙
据赵大斌透露,最先发现化石的是前卫仪表厂退休女工胡玉秀。记者打电话过去一问,她说,不是我,最先是我们那个人发现的。原来,周四下午,胡玉秀的丈夫杨金国跟几个朋友到江边散步,就看见了化石,胡玉秀说,他回来给我一讲,第二天,我们两个又去看,确实是化石。我们厂离河边很近,经常来这里耍。过去也来过这里,但是从来没看见过。可能是去年发大水,把化石上的泥巴和鹅卵石冲脱了,恐龙就露出来了。前几年,我们厂的赵大斌就在这里找到了一条龙,这回这个,肯定又是一条龙,我就给自然博物馆打电话,他们马上就来了。
龙缘
3年前在这片当地人称月强疤石的河滩上发现过一条剑龙化石的赵大斌说,当时我发现的那条龙要小一些,跟这条龙不能比。当时据自然博物馆朱松林老师说,这里属于侏罗纪地质结构,距今一亿三千五百万年左右。
记者从发掘点回返时,刚才来时一些很干的卵石滩,已经被嘉陵江涨起来的晚潮淹没了,所以有些地方只能踩水而过。抬头一望,发掘点正处于化龙桥龙隐路和小龙坎之间的河滩上,几年来就挖出两条龙,莫非这里确实跟龙有缘?
经过昨天的发掘,我们晚上看见的恐龙,比最初的发现者胡玉秀夫妇看见的恐龙要大多了。随着发掘的深入,这条恐龙还会一天天“长大”。昨晚,自然博物馆的两名工友留在发掘点护龙,记者多方联系参与发掘的专家未果,今天,本报将进一步追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