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甲死因分析(转)

[复制链接]
2571 4
吸血小蚊子Lv.2 发表于 2003-10-6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如果说凹甲陆龟(Manouria impressa)是世界上最难养的陆龟,我想没谁会反对.
即使许多龟友在环境布置上花费苦心,尽量模拟出跟它原产地相似的温度和湿度,千方百计地让其开口吃食,结果长则一年,短则数月,凹甲还是会离你而去.

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从外观看,凹甲并不是娇嫩的龟种,为什么会如此脆弱呢?

因此,我想从另一方面试图解释这个谜.

凹甲的健康成活,固然和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食物和营养大有干系,但我认为,令绝大多数凹甲丧生最直接的"杀手"是"低原反应"!!!

别管"低原反应"是个什么怪东东.我们先看来关注凹甲陆龟的原产地:中国的云南,广西,海南,湖南,国外的缅甸,柬埔寨,泰国.

再看一下这些地区的地形分布,你会发现这些地方全都是以山地为主的高海拔地区.

云南省的平均海拔近2000米,凹甲分布的滇东南地区海拔更超过了2000米;广西省的平均海拔是1000米-1500米;海南省以500米左右的低山丘陵为主,中部的五指山区,海拔超过1000米;湖南省三面环山,海拔从500米至1500米不等.

国外缅甸,柬埔寨,泰国这三个国家更是了不得.它们都靠着喜马拉雅山的余脉,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北高南低。比如说,缅甸北部形成一块高原地区,地形起伏很大,一般海拔在3O00米以上,缅甸西部的分形山脉平均海拔也有1800米.

我想小学地理课只要稍微用了点功,都应该明白我国地形是东低西高,中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均海拔在10米以下.内地龟友养凹甲最集中的城市是北京和上海,北京市的平均海拔是40多米,上海更低,只有4米.

通过这一系列数据,不难发现凹甲陆龟从它的栖居地被捕获再辗转运到我们手中,这其中有500-1000米的高度落差,甚至更高.

任何物种从低海拔地区到高海拔地区都会出现高原反应,即血红蛋白增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

同样从高海拔地区到低海拔地区也会出现一种所谓“ 脱适应反应”或称“低原反应”.医学俗称“醉氧症”.

因为从高原来到平原地带,又产生了一个从低氧环境到常氧环境的变化,机体原来对高原的生理适应成为过去,“历史任务”已完成,就会逐渐地解脱或消退.这一变化就是所谓 “低原反应”.

这种“脱适应”反应,现可能出血液、心、肺等生理异常参数,恢复到平原值后还会继续下降,甚至低于平原值。有些人在平原连续居住两年后,还会出现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心率缓慢、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肺动脉高压逆转等症状,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后果.人都如此,何况龟?

因为凹甲陆龟是Manoria属,该属陆龟是现存陆龟当中最古老,存世时间最长的, 试想一下,把这种在高海拔地区生活了上千万年的陆龟"瞬间"转移到海拔只有几十米的平原地区,它们的内脏和血液如何可以承受?

而且,我认为,海拔500米是一个饲养凹甲的分水岭.你住的地方海拔超过500米,饲养凹甲成功的可能性较大.成都平原平均海拔500米左右,所以成都龟友侯勉曾养过一只凹甲超过了4年.如果低于500米,呵呵,劝你就不要碰了,因为海拔是无法模拟出来的.
好兄弟讲义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4

dkfishLv.2 发表于 2003-10-6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IP: 上海浦东新区
有见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辉辉鱼Lv.2 发表于 2003-10-6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
以下是引用吸血小蚊子在2004-10-6 11:07:58的发言:

其次就是能不能通过怎样的训练让凹甲适应低气压

可以借鉴潜水员从潜入深海里后上来的步骤啊!
不知道如何?
不要给我砖头啊!
嘻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吸血小蚊子楼主Lv.2 发表于 2003-10-6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
这篇帖子说的有点道理
但是现在我们手上很多的缅陆也是从海拔高的的地方来的,同样能够很好的生活
我就觉得有点问题
其次就是能不能通过怎样的训练让凹甲适应低气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饿乌龟Lv.0 发表于 2004-8-6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沙坪坝区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lj@chinanative.net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两江带你看原生
  • 两江网站群
Copyright © 2001-2024 两江中国原生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0018879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3 |渝公网安备50010402000244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