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p><font face="Verdana">转朋友一个帖子,希望大家不要野外放养这些外来物种</font></p>
<p><font face="Verdana"></font> </p>
<p><font face="Verdana"><strong> 食人鱼</strong> <br/></font></p>
<p><font face="Verdana"> 食人鱼在我国已大范围出现。广州、南宁、北京等城市都已发出了收缴或销毁食人鱼的通知,北京市还规定对销售食人鱼者每一条罚款5万元。 <br/><strong></strong></font></p>
<p><font face="Verdana"><strong> </strong></font></p>
<p><font face="Verdana"><strong> 水葫芦</strong> <br/></font><font face="Verdana"> 水葫芦,20世纪50年代作为猪饲料引进推广,现在已经泛滥成灾,因为堵塞河道,影响航运、排灌和水产品养殖,破坏水生生态系统,污染湖泊水质而臭名昭著。最为明显的是滇池。上世纪60年代以前,滇池的主要水生动物、植物分别有16种和68种,到80年代大部分水生植物相继消亡,水生动物仅存30余种。 <br/><strong></strong></font></p>
<p><font face="Verdana"><strong> 牛蛙 </strong></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原产于北美洲,因为体大肉多被引进饲养食用,逃逸进入我国自然界后,由于其适应性、繁殖力强,食性广、天敌少,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对本地的动物构成数量减少和灭绝的威胁。 <br/> <br/> 最意想不到的外来入侵物种 <br/> <br/><strong> 驱蚊草</strong></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夏天,有一种植物越来越受欢迎,那就是驱蚊香草。但随着夏去秋来,不少人因为不习惯它的气味,便将它随意放置在家门外的绿地上。专家提醒,驱蚊香草是从国外引进后新开发的芳草类植物,如果随意丢弃在野外,放纵它无拘无束地生长,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br/></font></p>
<p><font face="Verdana"><strong> 小龙虾 </strong></font></p>
<p><font face="Verdana"> 不错,就是那种让你经常在餐桌上吃得鼻涕眼泪大把流的香辣小龙虾!如今已成为不少地区最大的灾害性外来物种。由于小龙虾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很特殊,水越脏、重金属(如铅、汞)含量越高,小龙虾活得越滋润,因此,它的扩散几乎呈不可阻挡之势。 <br/></p></font>
<p><font face="Verdana"><strong> “清道夫”鱼 <br/></strong> </font><font face="Verdana">家里有养热带鱼的,几乎都会在鱼缸里放上一条“清道夫”鱼,它可清理掉部分鱼粪便。如今,在杭州、武汉、台州都有捞上这种“清道夫”鱼的事例发生。事实上,这种鱼是来自南美的亚马逊河流域的“下口鲇”,生存能力相当强,也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 <br/></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trong>巴西龟 </strong></font></p>
<p><font face="Verdana"> 目前正在各地花鸟市场得宠的外来物种巴西龟,也是潜在的危险因素。巴西龟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物种之一。环保专家一再警告,巴西龟只能在家饲养,千万不能放生到野外,否则不仅会对本地龟产生严重威胁,而且会影响本地江河环境。 <br/> <br/> 最不被了解的外来入侵物种 <br/> <br/><strong> 福寿螺 </strong></font></p><font face="Verdana"><strong></strong>
<p> 重庆稻田目前遭受了这种螺蛳的毁灭性打击。仅重庆荣昌县一县,就有约40万亩稻田出现了福寿螺的踪影。宁波市也受到了这种螺蛳的侵害。 <br/> </p>
<p> <strong>大米草 <br/></strong> 宁海县双盘涂,曾是盛产跳鱼、望潮、蛏子、泥蚶等鱼贝类小海鲜的“聚宝盆”。但现在,滩涂已几乎全被茂盛的大米草所侵占。自双盘涂长起水草以来,已有多位在滩涂上“赶小海”的渔民,因陷在草丛中被海潮夺去了生命。宁海全县目前约有3万至5万亩滩涂被大米草所霸占。 <br/></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 雀鳝</strong></p>
<p> 雀鳝是一种肉食鱼类,主食鲜活小鱼虾。雀鳝生存在北美洲,我国作为一种热带观赏鱼引进,人们大多叫它“长嘴鳄”。由于生性凶猛,一旦大量繁殖,雀鳝对它所存活的水域其它鱼虾是一种致命威胁。 </p>
<p> </p>
<p><strong> 美国白蛾 </strong></p>
<p> 对植物具有严重危害的外来有害生物美国白蛾就已经对全国多个地区构成了严重威胁。这是一种对绿色植物通吃的外来有害物种,早期吃林木的叶片,迅速繁殖后危害绿色农作物及草地。它不仅繁殖速度快、繁殖量大,而且能够迅速成灾。 <br/></p>
<p><strong> 狼毒</strong></p>
<p> 如今云南在香格里拉县的公路沿线、矿山附近,但凡被人为深挖重整过的草地上,都能看到狼毒草的身影。狼毒在一些地方已被视为草原荒漠化的“警示灯”。它旺盛的生命力、可怕的侵略性,引起了生物学家的警觉。在狼毒生长的地方,其他植物就会渐渐消失,地表裸露出土壤层。 <br/> <br/> <strong>16种物种危害最大 <br/></strong> <br/> 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首批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名单,对我国危害最大的16种外来入侵物种分别为<strong>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 <br/></strong> <br/> 外来物种入侵一场生态灾难 <br/> 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至少有400多种。 <br/> 生物入侵指的是生物由原来的生存地经过自然的或者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并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者生态灾难的过程。 <br/> 但外来生物与外来入侵物种并不是一个概念。只有对生态系统、栖息环境、物种、人类健康等带来威胁的外来种才是外来入侵种;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生物中,我国就有50余种。 <br/> 入侵我国的外来有害生物不仅种类多,而且蔓延速度很快、危害面积广,危险性也在不断地增加。 <br/> 我国检疫部门经常截获一些危害性极大的外来物种,以2002年为例,全年共截获各类有害生物1310种22448批次,分别比2001年增加1.5和3.4倍。 <br/> 外来入侵物种会导致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物遗传资源多样性的丧失与破坏。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其生长势态难以控制,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单优势种群,危及本地物种的生态,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有专家分析,仅紫茎泽兰、豚草等11种外来有害生物,每年给农林牧渔业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570多亿元。</p>
<p> </p>
<p> 以上仅是部分外来入侵物种,请同学们补充并上图,谢谢。<br/></p>
<p></font>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
<br/>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
<br/>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
<br/>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
<br/>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
<br/>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
<br/>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
<br/>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
<br/>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
<br/>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
<br/>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
<br/>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
<br/>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
<br/>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
<br/>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
<br/>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
<br/>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
<br/>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
<br/>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
<br/>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
<br/>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
<br/>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
<br/>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
<br/>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
<br/>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
<br/>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
<br/> </p>
<p> 注:“<strong>外来</strong>”这个概念不仅是以国界定义的。比如,云南是我国鱼类种类最为丰富的省份,然而从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出于产业经济的目的,两次大规模地移殖和引进外地鱼类。其中第一次是在1963 -1970年间引进“四大家鱼“等经济性鱼类,并带进麦穗鱼和虾虎鱼等非经济性鱼类。现在云南原有的432种土著鱼类中,近5年来一直未采集到标本的约有130种,约占总种数的30%;另外约有150种鱼类在60年代是常见种,现在已是偶见种,约占总种数的34.7%;余下的152种鱼类,其种群数量也均比60年代明显减少。在过量捕捞、 水利工程、围湖造田、外来鱼类,这4个导致云南鱼类濒危的因素中,外来鱼类是导致土著鱼类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最大因素。滇池蝾螈的灭绝也与滇池引入外来种有密切的关系。</p>
<p>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7 14:03:0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