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生物多样性告急

[复制链接]
5136 15
鸟人Lv.44 会员认证 发表于 2009-8-13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渝中区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2007年,人鼠大战;2008年,人鸟大战;2009年,人蟹大战…… <br/><br/>  2007年,人鼠大战。南洞庭湖鼠患灾区,一棍子抽下去,最多可以打死七八只。 <br/><br/>  2008年,人鸟大战。秋冬季节,洞庭湖涨水,候鸟冒险闯进人类聚居区,与人抢食。 <br/><br/>  2009年,人蟹大战。专家说,螃蟹再这样横行下去,洞庭湖生态系统将严重退化。 <br/><br/>  2010年…… <br/><br/>  这是一部洞庭生态编年简史。 <br/><br/>  这些争斗,是物竞天择,更是大自然的惩罚。 <br/><br/>  一份2009年新出炉的调查报告显示:频繁的人类活动,导致洞庭湖湿地面积萎缩,植物生存环境遭破坏,动物栖息地逐步丧失,动植物种类呈线性逐年降低。 <br/><br/>  近4年来,洞庭湖仅鱼类就有30多种消失。以往,尽管渔民的捕鱼工具落后,但大家是挑着担子卖鱼;现在,渔民的捕鱼工具先进了,却只能提个菜篮子卖鱼。 <br/><br/>  洞庭湖,生物多样性告急。专题撰文/本报记者童辉 贺银河 <br/><br/>  大型涉禽,全长约100cm。上体从头至尾包括翼羽呈黑褐色,有金属紫绿色光,颏、喉至上胸为黑褐色,下体余部纯白色。虹膜为褐色或黑色,嘴、围眼裸区、腿及脚均朱红色。幼鸟的头、颈及上胸均为褐色,颈及上胸羽端棕褐色,呈点斑状,翼羽及尾微缀以淡棕色,胸腹中央微沾棕色,嘴及脚为褐灰色。 <br/><br/>  大型涉禽。全长约140厘米。体羽多为蓝灰色。额及脸部皮肤裸露为赤红色;耳区有一簇黑色羽;头顶、颏、喉及后颈为白色,喉部白色羽毛部分,其宽度向下变窄,呈“V”字形。外侧飞羽灰色,内侧飞羽白色;前颈、下体、尾羽灰黑色。嘴黄绿色。脚暗红色。 <br/><br/>  麋鹿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雌麋鹿没有角,体型也较小。因其头似马、角似鹿、尾似驴、蹄似牛而俗称“四不像”,因在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榜》中是姜子牙的坐骑,使其更富有传奇色彩。 <br/><br/>  体重4~7千克,雌鸟略小。体羽洁白,头部稍带棕黄色。颈部和嘴均比大天鹅稍短。它与大天鹅在体形上非常相似,同样是长长的脖颈,纯白的羽毛,黑色的脚和蹼,身体也只是稍稍小一些。它的鸣声清脆,有似“叩,叩”的哨声,而不像大天鹅的像喇叭一样的叫声。 <br/><br/>  江豚全身铅灰色或灰白色。头部钝圆,额部隆起稍向前凸起;江豚的头部较短,近似圆形,额部稍微向前凸出,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牙齿短小,左右侧扁呈铲形。眼睛较小,很不明显。全身为蓝灰色或瓦灰色,腹部颜色浅亮,唇部和喉部为黄灰色,腹部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灰色斑。 <br/><br/>  部分珍稀动物在洞庭湖区的主要活动区域。 <br/><br/>  图/WWF、姚毅提供 制图/刘楠 <br/><br/>  东方白鹳属于大型涉禽,在我国约有2500~3000只。常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主要以小鱼、蛙、昆虫等为食。性宁静而机警,飞行或步行时举止缓慢,休息时常单足站立。 <br/><br/>江豚 <br/><br/>  再不引起重视,江豚可能灭绝 <br/><br/>  江豚,又名“江猪”,哺乳动物。它嘴角含笑,是一种头部钝圆、性情活泼的可爱生灵。 <br/><br/>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提供的资料显示,1993年,长江至少还有2700头江豚,15年来,这一种群的数量下降了近一半。如今,长江中江豚总数约1400—1800头,其中150—200头分布在洞庭湖区。 <br/><br/>  今年1月7日,洞庭湖水鸟江豚麋鹿科学调查启动。中科院水生所副所长王丁和他的四位博士生对洞庭湖江豚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结果让他们十分痛心。 <br/><br/>  “江豚数量的下降速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结果。洞庭湖及其相连水域共有江豚108头,其中18头是幼仔。这个结果相对于2007年3月份同区域的200头来说,已减少了整整一半。”王丁说。 <br/><br/>  研究人员在调查的前十天观察到,这片水域竟有电打鱼渔船220多艘,此外,洞庭水域还在不断遭受污染的侵袭。 <br/><br/>  中科院水生所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洞庭湖,本是江豚最集中栖息的水域,但由于生存环境被破坏,江豚数量急剧减少。 <br/><br/>  “这让我们十分震惊,仅两年时间,江豚数量就少了一半,如果再不引起重视,江豚将成为继白鳍豚之后长江流域灭绝的第二个物种。”王丁说。 <br/><br/>  鱼类 <br/><br/>  许多珍稀物种已在洞庭消失 <br/><br/>  江豚之殇,也是洞庭之殇。洞庭之殇,亦是鱼类之殇。 <br/><br/>  自1999年起,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邓学建就着手研究长江中下游湿地生态,对洞庭湖鱼类进行了系统调查和数量监测。 <br/><br/>  2004年至2008年间,邓学建及其团体在东洞庭、南洞庭、西洞庭和横岭湖33个监测点采集鱼类标本13400余号,经鉴定仅7目16科86种,比以往数目少了30余种。匙吻鲟科的白鲟、鲱科的鲥鱼、鲀科的暗纹东方鲀等珍稀物种已经消失。 <br/><br/>  邓学建介绍,从历史上看,洞庭湖曾有许多珍稀鱼类物种,如国家一级保护物种中华鲟、白鲟,国家二级保护物种胭脂鱼等。但近几十年来,洞庭湖里的这些珍稀物种正在逐渐减少或消失,白鲟已多年没有被发现,中华鲟仅在湘江捕到过一条,胭脂鱼自1980年以来也极为少见。此外,从1980年代以来,鲥鱼、暗纹东方鲀再也没有被发现,长颌鲚、大银鱼等物种近年来也少见到。 <br/><br/>  还有一些不被人们注意的物种,<strong><font color="#ff0000">如鯮鱼、寡鳞银飘鱼、似尖头红鲌、多鳞刺鳑鲏、寡鳞刺鳑鲏、斑条刺鳑鲏、中华鳑鲏、无须鱊、刺鲃、湘华鲮、江西鱼泉、圆筒吻鮈、洞庭棒花鱼、南方长须鳅鮀、宜昌鳅鮀、大眼鮠、粘皮虾虎、真虾虎等(鸟人按:看这个确实让人很无语)</font></strong>,邓学建在采集中均没有发现。 <br/><br/>  近年来,由于洄游通道受阻、入湖水量减少、水质污染加重、湿地植被变化及竭泽而渔和电力捕捞等违法渔猎的广泛实施,洞庭湖鱼类物种受到威胁。 <br/><br/>  洞庭湖一位唐姓渔民向记者感慨,以前,大家用担子挑着鱼去集市上卖,现在,是提个篮子去集市上卖,鱼少了,也小了。 <br/><br/>  候鸟 <br/><br/>  越冬候鸟总数减少了八九成 <br/><br/>  冬季到洞庭来看鸟。这是洞庭湖管理部门曾广泛宣传的一句广告语。 <br/><br/>  洞庭湖是鸟类的天堂,特别是越冬候鸟的乐园,每年都有大批雁鸭类和鸻鹬类候鸟迁来越冬。由于鸟类资源丰富,每年一度的东洞庭湖国际观鸟大赛已成为当地一大品牌。 <br/><br/>  然而,有关科研单位调查显示,目前,洞庭湖鸟的种类和数量正在减少。 <br/><br/>  2004-2008年鸟类监测数据显示,洞庭湖湿地内的水鸟数量和水鸟种类数量均呈逐年减少趋势。其中,2004-2006年,洞庭湖水鸟数量、种类减少明显,种类减少了5种,占2004年水鸟种类的8.93%;数量减少了38491只,占2004年水鸟数量的28.84%。 <br/><br/>  与2000年相比,2006年东洞庭湖区越冬候鸟总数由30万只下降到仅3万—4万只,其中,国际濒危物种东方白鹳由802只下降到36只,鸿雁由原来的3000多只下降到不足300只,小白额雁的数量也下降了40%。洞庭湖原有200只越冬白鹤,在2004年基本消失。 <br/><br/>  哺乳、两栖动物均在减少 <br/><br/>  虎纹蛙 <br/><br/>  [相关链接] <br/><br/>  金线蛙 <br/><br/>  受人为干扰和破坏,洞庭湖环境发生较大改变,以致许多哺乳动物数量减少或灭绝。其中,发现于1918年的白鳍豚,在人们的视野中只“存活”了约90年。中、美、英、德、瑞士、日六国科学家在2006长江豚类考察报告中介绍,白鳍豚已功能性灭绝。 <br/><br/>  除白鳍豚外,还有许多曾分布于洞庭湖区的动物,近几十年来一直没有被发现,如赤狐、貉、狗獾、大灵猫、金猫、小麂等。 <br/><br/>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虎纹蛙、金线蛙在洞庭湖广泛分布,每逢繁殖季节,它们的叫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可是,洞庭湖区稻作区现已很难发现虎纹蛙,它仅在偏远地区有少量分布。 <br/><br/>  专家介绍,洞庭湖的两栖动物,近几十年来似乎只有姬蛙科的种类没有多大变化,其它物种都在不同程度地减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13 12:52:4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15

xxxg00w0Lv.9 发表于 2009-8-13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浙江杭州 华数宽带
<p>无事不报..</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amesZhangLv.2 发表于 2009-8-13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广西桂林七星区
一声叹息,保护自己身边的环境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冰月轮Lv.53 发表于 2009-8-13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北京房山区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JamesZhang</i>在2009-8-13 16:22:13的发言:</b><br/>一声叹息,保护自己身边的环境吧 </div>
<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鸟人楼主Lv.44 会员认证 发表于 2009-8-13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渝中区
<p><strong>对于这样的事情我们不应该再沉默了,不应该再叹息了,不应该再冷笑了,不应该在漠然了</strong></p>
<p><strong>是作点什么事情的时候了</strong></p>
<p>&nbs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anzLv.17 发表于 2009-8-13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IP: 上海 东方有线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tlds_zgm</i>在2009-8-13 15:05:42的发言:</b><br/><img title="dvubb"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cqh2o.com/images/emot/em52.gif" align="middle" border="0"/> </div>
<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饿乌龟Lv.70 会员认证 发表于 2009-8-13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一蓑烟雨</i>在2009-8-13 22:53:40的发言:</b><br/>
<p>还有一些不被人们注意的物种,<strong><font color="#ff0000">如鯮鱼、寡鳞银飘鱼、似尖头红鲌、多鳞刺鳑鲏、寡鳞刺鳑鲏、斑条刺鳑鲏、中华鳑鲏、无须鱊、刺鲃、湘华鲮、江西鱼泉、圆筒吻鮈、洞庭棒花鱼、南方长须鳅鮀、宜昌鳅鮀、大眼鮠、粘皮虾虎、真虾虎等(鸟人按:看这个确实让人很无语)</font></strong>,邓学建在采集中均没有发现。 <br/></p>
<p>&nbsp;</p>
<p>&nbsp;</p></div>
<p>&nbsp;</p>
<p>&nbsp;</p>
<p>我们有什么办法,如果领导们也爱上两江,也许就会好些吧</p>
前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说话的鱼眼睛Lv.17 会员认证 发表于 2009-8-13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广东佛山
<p>我是湖北荆州监利县人,长江南有洞庭北有洪湖,但现在回家竟然没地方钓鱼,荆江段的鱼基本都被电搞死搞光.我上次写的那篇文字(被置顶的),就是因为这些事越想越郁闷.</p>
<p>&nbsp;</p>
<p>我现在虽然在外面工作,但是非常关注家里长江注水域的情况.我真的无能为力.做为一个爱钓鱼,爱养鱼,爱鱼的人,我痛心我懂事后对于长江水和长江鱼的记忆,他们随着我的存长,一天天消失在我的视线里.</p>
<p>&nbsp;</p>
<p>现在回去在长江边坐一天也难钓到一条鱼,真的心痛.好多种以前见到的鱼类现在完全看不到了.</p>
<p>&nbsp;</p>
<p>越说越郁闷...不说了...</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原生鱼Lv.21 发表于 2009-8-14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广东潮州
无语&nbsp; 仅凭吾等是无能为力的啊&nbsp; 全民素质太差了[em5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一蓑烟雨Lv.40 发表于 2009-8-13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IP: 上海杨浦区
<p>还有一些不被人们注意的物种,<strong><font color="#ff0000">如鯮鱼、寡鳞银飘鱼、似尖头红鲌、多鳞刺鳑鲏、寡鳞刺鳑鲏、斑条刺鳑鲏、中华鳑鲏、无须鱊、刺鲃、湘华鲮、江西鱼泉、圆筒吻鮈、洞庭棒花鱼、南方长须鳅鮀、宜昌鳅鮀、大眼鮠、粘皮虾虎、真虾虎等(鸟人按:看这个确实让人很无语)</font></strong>,邓学建在采集中均没有发现。 <br/></p>
<p>&nbsp;</p>
<p>&nbs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lj@chinanative.net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两江带你看原生
  • 两江网站群
Copyright © 2001-2024 两江中国原生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0018879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3 |渝公网安备50010402000244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