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缘何频频伤人?水母泛滥成灾

[复制链接]
2834 5
饿乌龟Lv.70 会员认证 发表于 2008-12-9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渝中区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h2>&nbsp;</h2>
<div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2615"><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  各方面研究显示,近年水母数量有增无减。辽宁<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BA%A3%D1%F3">海洋</span>水产研究院的一份报告指出:“自上世纪末起,东海、黄海和渤海海面开始大规模出现水母,其分布范围之广,数量之大,时间之长,在<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C0%FA%CA%B7">历史</span>上也属罕见……据2004年至2007年8月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渤海和黄海水域,沙蜇的数量已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东海水产研究所也有报告称:这几年,在东海和黄海,渔民的网中满是浸泡在毒液里的沙蜇和霞水母。 </font></font><br/><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  水母泛滥成灾。以威海而言,今夏一艘小渔船每天可捕捞海蜇上万斤;电厂为了防止水循环系统堵住,不得不40多人值守打捞海蜇,每天捞出20吨以上。 </font></font><br/><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  一只水母让新娘成了寡妇。8月29日下午,甄芳跟随新婚丈夫文涛(化名)趟进清浅的海水。当天夜里,她在停尸房为丈夫擦身。26岁的文涛不是第一个被水母蜇死的游客。 </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  水母频频伤人,究竟是怎么回事? </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  </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strong>———新闻回放———</strong> </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  夏末,威海国际海水浴场两千五百米的细沙滩上,拥挤着近万游客。来此度蜜月的文涛夫妻在沙滩上嬉耍水枪,随后下海。他们走进去三十米,水高只到臀部。文涛推出游泳圈,扶着游了几米。 </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  他突然站起来,向身后的人呼喊。一只直径半米的水母贴着他游过,蜇了他。文涛腿脚麻木,妻子搀扶他上岸,看见他两腿和腹部都被蜇伤。 </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  回到旅社,有人拿来明矾擦拭,并建议去医院。在附近的金海湾医院里,医生涂抹药剂、打针和吊瓶,但疼痛越发剧烈。病人咬住衣服,<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C9%ED%CC%E5">身体</span>颤抖。 </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  晚上八点,文涛转入404医院急诊室,接着是休克和器官衰竭。十一点,病人心跳停止。之后,文涛在北京的父母被电话告知:他们的独生子死了。 </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  “我们根本无能为力,”一位参与急救的医生几天后在博客中发文说:“从气管插管里面出来的全是血浆样的液体,无法控制地往外冒,呼吸机PEEP都快开到50了还没压住,把去年没参加海蜇中毒救治的兄弟给惊呆了。” </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  他写道:“去年威海<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CB%C0%CD%F6">死亡</span>4例,3例是我们抢救的,其中一例是我的病号。” </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  凶手是北方沿海最常见的剧毒水母———沙蜇,一般被混称为海蜇。它的近亲、人工放养的绵蜇也会蜇人,被蜇者最多是痛一下而已。但沙蜇体形大很多,因此危险得多。绵蜇可以用手捞起来,而沙蜇须用大网兜捕。它红色的触须,警告人们离远点。 </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  被沙蜇蜇一下,像是被抽了一鞭子或是电打了一下。危害程度要看蜇伤面积和本<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C8%CB%CC%E5">人体</span>质。大多数人<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C6%A4%B7%F4">皮肤</span>红肿刺痛;少数过敏体质者则呕吐、腹痛和呼吸急促,重者会休克和肺水肿,直至死亡,整个过程不超过十小时。 </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  </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strong>———种种疑问——— </strong></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strong>  <br/>水母怎么伤人?</strong> </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  多见于海洋腹地的危险的大型水母(比如沙蜇),如今由于数量增多,常会漂向海滩,与泳客争地。你若看到水母漂浮在附近,请躲避游走,不要好奇去耍弄。它半透明的伞状头部看起来安静柔弱,下面的触须却是致命凶器。 </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  水母靠触须上的刺丝囊保护自己(因为这个缘故,水母被归为刺胞<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B6%AF%CE%EF">动物</span>)。触须碰到你,就会缠绕上去,同时囊中弹出刺丝,刺进你体内,释放肽类毒素,这是水母保护自己的方式。当你扯断触须,它仍然粘在伤口上,继续放毒。不论水母死活,甚至裂成碎片冲上沙滩,其触须都可能蜇人。 </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  有研究说:水母毒素的毒性是海蛇毒素的250倍,河豚毒素的450倍,其效应包括神经毒性、肝脏毒性及<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D0%C4%D4%E0">心脏</span>毒性等等。沙蜇毒素使受害者全身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低血压、休克和肺水肿。<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D6%D0%B9%FA">中国</span>南北诸海还有多种剧毒水母:僧帽水母、火水母、白色霞水母、夜光游水母、金黄水母、灯水母、疣灯水母和海月水母,它们的伤人机理和沙蜇类似。 </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  </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strong>伤人的几率几何?</strong> </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  “每年都有蜇死的,一般是外地人。”在威海,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我知道前几年有一家从天津来玩的,小女孩死了。”当地人普遍知道,海蜇可以要人的命。从大连、营口、北戴河,到烟台和青岛,所有北方海滨<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B3%C7%CA%D0">城市</span>近年都有海蜇致死的记录,但这类案例只散见于当地媒体。有多少人丧命于海蜇?没有统计,甚至无法获知威海一地的死伤<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CA%FD%D7%D6">数字</span>。威海渔业局和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专家均表示,该方面尚无专题研究。一位国内的水母专家也不清楚这方面的数据。 </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  值得参考的是,青岛医学院曾在1987年对北戴河浴场做过调查,当年北戴河有5例蜇死,3000人被蜇伤。该调查指出:“约1%被沙蜇蜇伤的病人发生严重全身症状。”据2004年至2007年8月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渤海和黄海水域,沙蜇的数量已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东海水产研究所也有报告称:这几年,在东海和黄海,渔民的网中满是浸泡在毒液里的沙蜇和霞水母。 </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  不仅是中国,整个北半球和澳大利亚,水母和水母伤人案都在逐年增加。《纽约时报》今年8月3日报道说:地中海沿岸的巴塞罗那,一天就有300人被蜇伤;2007年澳大利亚有3万多人被蜇伤。据猜测,水母猛增的原因可能是天敌被滥捕,海洋温度上升和近海<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CE%DB%C8%BE">污染</span>,也有关于水母周期性增多的理论。不论如何,它们的威胁是越来越大了。 </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strong>  </strong></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strong>伤了人怎么办?</strong> </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  如果被蜇了,正确的现场处置十分重要,以避免残留触须释放更多毒液。首先记住不可用淡水冲洗,那会促进更多毒素释放(本文开头的受害者犯了这个错误)。应该用海水冲洗,最好是用醋冲洗。 </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  在澳大利亚,一些海滨浴场会常备大缸的醋。《纽约时报》一篇文章说:“根据一些研究,醋可以使水母释放的毒刺丝囊失去活性。澳大利亚医学期刊显示,除去水母留下的触手后,把受伤的身体部分浸泡在醋里,可以减轻疼痛并‘快速完全地’避免更多症状。”这一结论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我国沿海居民习惯用明矾擦蜇伤处,但这并非专家推荐的办法。 </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  重症患者怎么治?很遗憾,没有包治的灵药。国内有医生提出用抑制蝎毒和蛇毒的吐根碱注射,也有人建议涂抹和内服蛇药,但目前各种治疗措施均不能保证痊愈。 </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  治本途径是研制针对水母毒素的抗体血清,但目前只有针对一种方水母毒素的抗体血清。<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BF%C6%D1%A7">科学</span>家甚至不完全清楚水母毒素的结构。2005年《急救医学》杂志一篇论文称:“由于水母毒素对热不稳定,且易自身聚集或与分离介质结合,分离纯化难度较大,国外对水母毒素的研究明显滞后于其他常见有毒动物毒素,国内更是未见关于水母毒素的实验报道。” </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  既然实验室尚无解毒良策,就无法指望一线医疗单位有什么妙方。许多海滨医院并无针对水母蜇伤的专门程序。本文开头的受害者被送进的第一家医院,只能提供普通抗炎和抗过敏治疗。一旦病情耽误,发展到肺水肿,就难以抢救。 </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font></font><br/><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strong>延伸阅读 </strong></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strong>  水母何时不再伤人?</strong> </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  被厄运震惊的文涛的亲属,向威海市政府去函,要求适当赔偿,以及采取措施避免水母再次夺命。有关方面回复说:除了同情不能给予更多的东西,如协商不成可以走法律程序。 </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  去年有一起类似诉讼,原告一审败诉。法院判道:“浴场景区管理处在浴场设置了大量警示标志和播音喇叭,其中部分内容为关于海蜇可能带来危害的风险提示,尽到了提醒游人注意防范的安全保障义务。” </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  “但他们没有告诉游人,有不少人在这里被蜇死了。”文涛的一名亲属希望浴场竖起“水母致命”的牌子,“大多数游客不了解危险,也不知道蜇伤后如何正确急救。” </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  这并非威海一座海滨城市的隐忧。噩梦在漫长的海岸线上萦绕,不时降临某位无辜者。 </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  对于死者的亲人,这段<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BC%C7%D2%E4">记忆</span>是阴沉压抑的,如同深秋的威海浴场,北风寥落,<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C9%FA%C3%FC">生命</span>都藏了起来。水母也无影无踪,来年夏至才出现。开始是手掌大小,很快就宽如锅盖,最后比车轮还要大。它们趁着炎夏捕食浮游<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C9%FA%CE%EF">生物</span>,浅滩和降雨后低盐度的海水是它们的最爱。 </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  水母在8月入浅海繁殖,给泳者带来了麻烦。威海浴场的清理船用网打捞它,游客把它扔上岸,当地人用明矾涂抹它,制成在嘴里吱吱作响的<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CA%B3%CE%EF">食物</span>。即使没有人干预,它们生殖完毕后,也会大批死去。水母的尸体有时铺满海滩。“就像许多泡泡糖,”一位目击者说,“你会感到生命的脆弱。” </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size="4">  这种脆弱的生物如果没有毒刺护身,早就灭绝了。正因为有恶毒的一面,它们才能够连续6.5亿年生存下来,以至于海岸都崩坏了,它们仍在繁衍。这些家伙原始得既不关心<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C8%CB%C0%E0">人类</span>,也不关心自己。不论你喜欢与否,明年它们会回来。</font></font></div>
前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5

tlds_zgmLv.11 发表于 2008-12-9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安徽铜陵
我在内地,接触不到水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hlboyLv.25 会员认证 发表于 2008-12-9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IP: 辽宁大连
<p>这个跟气候有关系....这几年这东西确实多..</p>
<p>但没说的这么恐怖,也要看个人的抵抗力..被刺者还是自认倒霉吧,不下海什么事都没有.</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regidLv.4 发表于 2008-12-9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江苏淮安
[em7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冰月轮Lv.53 发表于 2008-12-9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北京 教育网
人家要繁殖嘛!也是生物链一环!防护网做的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anzLv.17 发表于 2008-12-9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IP: 上海 东方有线
[em6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lj@chinanative.net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两江带你看原生
  • 两江网站群
Copyright © 2001-2024 两江中国原生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0018879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3 |渝公网安备50010402000244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