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研究野生鱼 家变“水族馆”(图文) http://cqwb.cqnews.net/webnews/htm/2007/12/12/269362.shtml 
王涛(左一)给网友讲解自己喂养的野生鱼 前日,家住沙坪坝区学林雅园小区23层的王涛迎来了10多位慕名参观的网友,他们都是冲着王涛家四口鱼缸里的“宝贝”来的。“这些鱼都不是珍稀名贵品种,全是我从重庆的小河小溪里捕捉的,但现已很少能在野外见到了。”王涛说。 今年29岁的王涛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家装工作,他发现很多客户喜欢在家里摆放漂亮时尚的鱼缸,喂养的几乎都是从港台、东南亚及非洲进口的外来鱼种。“三年前,我偶然进入到‘重庆两江水族爬虫论坛’,了解到重庆也有不少野生鱼,于是就想捉回来边养边研究。” 鳅鱼目前在重庆主城溪流中基本绝迹,王涛的鱼缸里养了4个鳅鱼品种,分别是缨口鳅、吸鳅、金沙鳅和梨头鳅,是他从江津、彭水和黔江等地采集的。比较少见的是吸鳅,胸鳍部有个吸盘,能贴在石头上快速滑行。“我只在黔江八面山发现过吸鳅,当地人称它石爬子。有些野生鱼,我第一次去时还很多,第二次去就找不到了,主要是修公路、水库或水质被污染等,使它们失去了生存环境。” 如今王涛家客厅被三个大鱼缸占满,连书房也放置了一个鱼缸,冰箱里还冰冻着鱼标本。王涛现在喂养的重庆原产野生鱼有十几种,像青将鱼、国斗鱼等,二三十年前还比较普遍,现在则很难找到。 “每次王涛都把自己采集野生鱼的经历通过图文发在网上,还请大家提供新的线索,邀请专家一道外出考察,让我们大开眼界。”网友“爱斯基摩人”说。来自湖北省的网友石捷一边拍照一边说,这些鱼外形并不漂亮,又无经济利用价值,容易被人忽视作为一个物种存在的价值。 “重庆两江水族爬虫论坛”版主张志刚称,野生鱼生态链都很脆弱,但它们是环境水质的晴雨表。“我们并不鼓励大家都去捉野生鱼,但需要丰富和积累这方面的知识,当它们需要保护时才能进行拯救。” 本报江北社区记者 钟斌 报道摄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12 20:05:3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