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长江鼓与呼?!!

[复制链接]
9414 25
鸟人Lv.44 会员认证 发表于 2007-4-26 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渝中区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破坏长江<nobr><a class="iAs" id="key4"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target="_blank" underline;? TEXT-DECORATION: transparent; BACKGROUND-COLOR: dotted; 1px?>生态</a></nobr>的最大因素,正是人类。大坝、污水、酷捕滥渔和无数的船舶、挖砂机,夺走了许多鱼类和豚类的生命。
<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color="#660000">如果白鳍豚被确认已经消亡,那将是第一个因为<nobr><a class="iAs" id="key6"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target="_blank" underline;? TEXT-DECORATION: transparent; BACKGROUND-COLOR: dotted; 1px?>人类</a></nobr>活动而灭绝的物种。</font></p>
<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color="#660000">据统计,长江流域水资源量约占全国的36.5%,排污总量也超过了全国的三分之一,污水处理率不足3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部分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江,2005年这个数字接近<strong>300亿吨</strong></font></p>
<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color="#660000">“长江在过去10年里最大的变化有哪些?”鲸类学家王丁回答,包括船舶增多,挖砂泛滥和打鱼方式的改变</font></p>
<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color="#660000">“这么下去,长江生态系统的崩溃是早晚的事”</font></p>
<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color="#660000">每天清晨,他都能看到对面山上一长串的猴子嬉闹着从树上吊下来,跑到河边喝水。一位高度近视的老师外出勘察地质情况,回头一看,一头黑熊正蹲在他身后。 </font></p>
<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color="#660000">2001年,当董哲仁再次来到这里时,却发出了一声哀叹:“完蛋了!”他所看到的渔子溪已面目全非:河水被水电站引走,有十多公里断流,植被消失,岩石裸露</font></p>
<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中国青年报》记者 李斌</strong></p>
<center><img alt="" src="http://cimg2.163.com/cnews/2007/4/25/20070425125705bc746.jpg" border="0"/></center>
<center>壮丽的长江</center>
<p style="TEXT-INDENT: 2em">“我们正面对身患重病的母亲。”不管是环保人士、生物学家还是水利工程师,这些密切关注长江的人心痛地承认,这条曾经自由奔腾、生机勃勃的大江,正逐渐丧失<nobr><a class="iAs" id="key2"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target="_blank" underline;? TEXT-DECORATION: transparent; BACKGROUND-COLOR: dotted; 1px?>活力</a></nobr>。 </p>
<p style="TEXT-INDENT: 2em">4月中旬在长沙举办的第二届长江论坛发布《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显示: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已有20多种鱼类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主要经济鱼类趋于低龄化、小型化,种群数量急剧减少。而长江曾被誉为“鱼类基因宝库”,拥有鱼类378种,其中我国特有鱼类162种。 </p>
<p style="TEXT-INDENT: 2em">“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表明长江的<nobr><a class="iAs" id="key0"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target="_blank" underline;? TEXT-DECORATION: transparent; BACKGROUND-COLOR: dotted; 1px?>健康</a></nobr>状况日趋恶化。”报告称。鱼类和水生哺乳类动物对环境变化特别敏感,研究者将其作为长江生态状况的指示生物和记录器。</p>
<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豚类危机 </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王丁轻点鼠标,一对银灰色的江豚跃入屏幕,一大一小,在水中嬉戏。这张照片,立即吸引了全场的目光。在长江论坛的一个分会场,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这位专家语速急促而热情:“江豚很和蔼,你看它,爱笑,嘴角老是翘得很高,不像白鳍豚那么高傲。希望大家有机会去看看。” </p>
<p style="TEXT-INDENT: 2em">话虽这么说,王丁却很担心,未来几年内,“长江江豚极有可能成为第二个白鳍豚”。20多年前,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十余头江豚相伴而行,此起彼伏,扬起阵阵浪花。如今,这种现象已极为罕见。<nobr><a class="iAs" id="key5"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target="_blank" underline;? TEXT-DECORATION: transparent; BACKGROUND-COLOR: dotted; 1px?>科学家</a></nobr>们初步估计,目前,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约为1200~1400头,比15年前少了一半。 </p>
<p style="TEXT-INDENT: 2em">去年,王丁会同6个国家的鲸类学家,携带高倍望远镜和先进的声信号监测系统,从武汉出发,上溯至宜昌,再从宜昌直下上海吴淞口,最后折回武汉,历时38天,往返行程约3400公里,没有发现一头白鳍豚的身影。 </p>
<p style="TEXT-INDENT: 2em">舆论普遍认为白鳍豚已经灭绝,王丁不愿接受,“这么大的长江,不可能说没就没了”。 </p>
<p style="TEXT-INDENT: 2em">2006年4月27日,有人报告看到了白鳍豚,尽管未经证实,他却认为,有理由相信仍有零星的白鳍豚个体生活在长江中。 </p>
<p style="TEXT-INDENT: 2em">但它确实太稀少了,这让王丁不得不接受另一种悲观的表述:其种群濒临灭绝。据估计,白鳍豚在1986年约有300头,10年后已不足100头。1997年11月,一个由300多人、52艘船只组成的考察团连续7天漂浮在长约1700公里的长江干支流和两大湖泊,只发现13头白鳍豚。 </p>
<p style="TEXT-INDENT: 2em">“如果长江不能支撑白鳍豚和江豚的生存,也许要不了多久,那一天就会来到——它最终也不能支撑同为<nobr><a class="iAs" id="key1"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target="_blank" underline;? TEXT-DECORATION: transparent; BACKGROUND-COLOR: dotted; 1px?>哺乳</a></nobr>类的人类的生存。”王丁认为,处于长江生物链顶端的白鳍豚和江豚,其生存状况是评价长江生物多样性程度、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 </p>
<p style="TEXT-INDENT: 2em">如果白鳍豚被确认已经消亡,那将是第一个因为人类活动而灭绝的物种。这是王丁最不愿意接受的事实。这位知名的鲸类学家很无奈,“保护大熊猫可以封山、移民,但长江上的许多人类活动无法禁止,现在的保护措施只能延缓长江豚类走向灭绝的速度。” </p>
<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建大坝还是保物种? </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董哲仁,这位水利部科技司前司长、全球水伙伴组织中国区主席,本是一位纯粹的水利工程建设者,后来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沉痛反思大坝对生态的破坏。 </p>
<p style="TEXT-INDENT: 2em">他性情温和,风度优雅,在论坛上直言不讳地批评长江上游的水电开发,斥之为“无序”,“对生态保护是在敷衍,没有考虑到要把一个生态多样性的长江留给子孙后代”。 </p>
<p style="TEXT-INDENT: 2em">41年前他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时,怀抱着高峡出平湖的宏愿。30余年间,他很少认真去思考,他<nobr><a class="iAs" id="key7"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target="_blank" underline;? TEXT-DECORATION: transparent; BACKGROUND-COLOR: dotted; 1px?>设计</a></nobr>的大坝将对生态造成怎样的影响。 </p>
<p style="TEXT-INDENT: 2em">1999年,他参加了在荷兰海牙召开的“世界水论坛”。一位部长发言时,冲进来几位裸体示威者,他们把自己绑在椅子上,艰难爬行,身上刷着反对建设某大坝的口号。会场外,不少人在游行示威。董哲仁受到很大震动。在论坛上他还获知,在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要上马一个大坝,难度极大。 </p>
<p style="TEXT-INDENT: 2em">“这些反对的声音,值得水利工程师们反思。”他说。 </p>
<p style="TEXT-INDENT: 2em">更直接的刺激来自国内。1965年,董哲仁在大学毕业前一年,随张光斗教授来到岷江的支流渔子溪做毕业设计。那里刚刚建成一个引水式水电站,生态很好,植被茂密,河里的鱼特别多,“基本处于原始状态”。 </p>
<p style="TEXT-INDENT: 2em">每天清晨,他都能看到对面山上一长串的猴子嬉闹着从树上吊下来,跑到河边喝水。一位高度近视的老师外出勘察地质情况,回头一看,一头黑熊正蹲在他身后。 </p>
<p style="TEXT-INDENT: 2em">2001年,当董哲仁再次来到这里时,却发出了一声哀叹:“完蛋了!”他所看到的渔子溪已面目全非:河水被水电站引走,有十多公里断流,植被消失,岩石裸露。 </p>
<p style="TEXT-INDENT: 2em">他同时发现,这种情况在岷江流域并不鲜见。原来有近40种原生鱼类活跃在岷江干支流,众多水电站的出现导致河流减水或断流,鱼类数量和种群急剧下降,许多河段生物多样性丧失殆尽。 </p>
<p style="TEXT-INDENT: 2em">“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刺激。”董哲仁说,“用水发电,取得了经济效益,但留给后代的却是这样的河流,不再生机盎然,而是一团死气。” </p>
<p style="TEXT-INDENT: 2em">目前,长江流域已建成水库4.57万座,加上在建的大中型水库,总库容将超过2113亿立方米;已建和在建的水电站在2001年底达2441座。如何评价这些水库和大坝对水生生物造成的影响?《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认为,它们导致河流生境消失,鱼类原有的栖息地和产卵地丧失,洄游受阻,“流水性鱼类,特别是众多的长江上游的特有鱼类将面临灭绝的危险”。 </p>
<p style="TEXT-INDENT: 2em">相当多的证据表明,河流的天然流态,包括水量大小、水位高低的变化等,能向鱼类发出生命的信号:该产卵了,要避难了,可以洄游了。董哲仁认为,“水库的存在使得原本呈脉冲状态的水文变得平缓均匀,打乱了维持生态循环的水流过程。” </p>
<p style="TEXT-INDENT: 2em">有调查显示,每年5-8月,当长江水温升高到18℃以上,如恰逢发生洪水时,长江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便会集中在重庆至江西彭泽的38处产卵场进行繁殖,产卵往往在涨水第一天开始,在江水不再上涨或涨幅很小时终止。三峡水库的建成,淹没了十几个这样的产卵场,并且使大坝下游的家鱼产卵期推迟了20天。 </p>
<p style="TEXT-INDENT: 2em">生物学家们不得不反复提醒热衷于大坝的建设者:水生物种的进化使它们适应了河流原有的自然水流条件,如果确保一个物种成功完成其生命循环周期所需的水流条件不存在了,这个物种将很快退化或消亡。 </p>
<p style="TEXT-INDENT: 2em">很不幸,长江三种鲟类的命运验证了这个论断:达氏鲟处于极危状态,白鲟被逼到了灭绝边缘,而中华鲟作为一种大范围迁徙的物种,从<nobr><a class="iAs" id="key8"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target="_blank" underline;? TEXT-DECORATION: transparent; BACKGROUND-COLOR: dotted; 1px?>海洋</a></nobr>进入长江,上溯3000多公里来到金沙江产卵的通道被葛洲坝水利工程截断。监测结果表明,截流25年以来,每年回到产卵场的亲体数量下降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2006年,中华鲟种群的雌雄比例竟高达9∶1。 </p>
<p style="TEXT-INDENT: 2em">“如果人的性别比例出现这种情况,人类将面临怎样的处境?”长江渔业资源<nobr><a class="iAs" id="key3"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target="_blank" underline;? TEXT-DECORATION: transparent; BACKGROUND-COLOR: dotted; 1px?>管理</a></nobr>委员会副主任马毅沉重地表示,“中国对环保的重视还没达到这种程度,即为挽救一个物种而停建一个大坝。” </p>
[此贴子已经被饿乌龟于2008-6-23 14:18:2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25

饿乌龟Lv.70 会员认证 发表于 2007-4-26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沙坪坝区

还长江生命之网(组图)

<table width="100%"><tbody><tr align="center"><td colspan="2"><div class="title"></div><br/></td></tr><tr align="center"><td colspan="2"><br/><div class="bt_date">(2004-04-18 07:12:43)</div><br/></td></tr><tr valign="top"><td colspan="2"><div class="bt_content"><font lang="ZH-CN" face="宋体"><p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 2em;">陈勇&nbsp;&nbsp;曾琼/图&nbsp;&nbsp;&nbsp;晓方/文</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strong>长江是一条生命之河,她的活力来自于干流、支流、湖泊和湿地的血脉沟通,自由流淌形成的独特生命系统。重建江湖联系,保护湖泊湿地,是恢复长江生命活力的当务之急。</strong></font></p><p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 2em;"><img alt="" hspace="0" src="http://www.cnhubei.com/images/200404/hb-20040418a4-1.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p><p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808080"><strong>糜鹿在保护区里自由自在地生活,数量已经繁衍到450头。</strong></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共同组成了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巨大的生态功能,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地区,保护了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p><p style="TEXT-INDENT: 2em;">我省河流网布,湖泊密集,湿地资源极为丰富。但由于人类的过度活动,“千湖之省”的湖北,如今面积1500亩以上的湖泊只有261个。此外,长江江湖之间、干流与支流之间的700多座涵闸,将长江与两岸的湖泊、沼泽分隔,切断了长江生命网络脉络,江湖间物质和能量不能进行自由交换。</p><p style="TEXT-INDENT: 2em;">湿地萎缩和江湖阻隔带来的生态后果是:蓄洪能力下降;湖水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江湖间水生生物交流中断,湖区鱼类、水生植物、鸟类及底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p><p style="TEXT-INDENT: 2em;">以洪湖为例,由于江湖隔断,许多洄游性半洄游性鱼类无法回到湖中栖息繁殖。加上酷捕滥渔,对洪湖鱼类物种多样性造成了毁灭性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目前,天然鱼类种类数只有上世纪60年代的70%;越冬水禽的种群数只有上世纪80年代的3/4,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如白鹳、黑鹳和天鹅等种群数量逐年减少,基本没有大雁,野鸭也很少见到。</p><p style="TEXT-INDENT: 2em;">石首的天鹅洲湿地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水文及气候条件,成为麋鹿、白鳍豚、江豚这些濒危物种难得的“避难所”。 然而大堤的修建和故道水位的人为调控,开挖池塘、肆意放牧等原因,造成故道湿地原有的周期性漫滩涨落规律减弱或丧失,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活在故道里的江豚以及当地独特的濒危物种面临严重威胁。</p><p style="TEXT-INDENT: 2em;">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决定与当地人民共同努力,重建江湖联系。通过5年时间,恢复长江生命网络,恢复鱼类洄游通道,还鸟类栖息家园,让人们安居乐业。计划在5年内恢复至少一个湖泊与长江的联系,武汉市新洲涨渡湖被选为第一个试点。</p><p style="TEXT-INDENT: 2em;">洪湖湿地保护区负责人介绍,目前保护区示范区内渔业生产人员已经开始逐步搬迁撤离,已发放了90多万元的补偿经费。从4月开始拆除围网等渔业生产用具,争取在2至3个月内全部拆除完毕。为解决洪湖围网养殖的问题,今后不再批准到大湖养殖,承包到期后不续合同。湿地核心保护区,目前保护区和市政府正在考虑解决渔民的替代生计问题。</p><p style="TEXT-INDENT: 2em;">位于石首天鹅洲的白鱀豚自然保护区和麋鹿自然保护区,在业务管理方面存在的分歧极不利于整个天鹅洲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损害了整个湿地环境的功能。3月底,在以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为主的一批专家完成了“天鹅州湿地生态区总体规划基本框架”,正有步骤地实施。</p><p style="TEXT-INDENT: 2em;">涨渡湖试点计划投入“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滚动资金” 50万元,到3月29日,第一期发放27万元。3个村将开展无公害渔业生产,减轻对湖泊、环境的压力。</p><p style="TEXT-INDENT: 2em;">一个有生命活力的江湖网络开始重新建构,人与自然开始走向协调发展之中。&nbsp; </p><p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 2em;"><img alt="" hspace="0" src="http://www.cnhubei.com/images/200404/hb-20040418a4-2.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808080"><strong>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积极推动长江中游的湿地保护。<br/><br/></strong></font><img alt="" hspace="0" src="http://www.cnhubei.com/images/200404/hb-20040418a4-3.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br/><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808080">用作围网养殖的竹桩,成为湖区的主要“景观”。</font></strong></p><p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 2em;"><img alt="" hspace="0" src="http://www.cnhubei.com/images/200404/hb-20040418a4-4.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br/><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808080">天鹅洲保护区的农民的生活条件比较困难。</font></strong></p><p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 2em;"><img alt="" hspace="0" src="http://www.cnhubei.com/images/200404/hb-20040418a4-5.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br/><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808080">洪湖里,鱼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少。这个渔民几网下去,才捞起来几只小鱼。</font></strong></p><p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 2em;"><img alt="" hspace="0" src="http://www.cnhubei.com/images/200404/hb-20040418a4-6.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br/><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808080">鸬鹚捕鱼这种捕幼杀小的“酷渔”方式在湖区仍然存在。</font></strong></p><p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 2em;"><img alt="" hspace="0" src="http://www.cnhubei.com/images/200404/hb-20040418a4-7.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br/><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808080">渔民打捞水生野菜。</font></strong></p><p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 2em;"><img alt="" hspace="0" src="http://www.cnhubei.com/images/200404/hb-20040418a4-8.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808080"><strong>武汉新洲区涨渡湖渔民领到替代产业发展资金。</strong></font></p><p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 2em;"></p></font></div></td></tr></tbody></table>
前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饿乌龟Lv.70 会员认证 发表于 2007-4-26 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沙坪坝区
<p><font face="隶书" color="#ff0000" size="7">长江挽歌!!!</font></p><p><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7-4/20074267382871002.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饿乌龟Lv.70 会员认证 发表于 2007-4-26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沙坪坝区
<p><font color="#ff0000"><strong>让我们为我们的母亲河一起呐喊!!!!</strong></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辉辉鱼Lv.8 发表于 2007-4-26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石桥铺地区
<p>人类啊……</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tybLv.9 发表于 2007-4-26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浙江杭州
<p>为了声援,转载到了杭州网论坛</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寻欢Lv.3 发表于 2007-4-26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 /信息港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饿乌龟</i>在2007-4-26 7:42:34的发言:</b><br/><p><font color="#ff0000"><strong>让我们为我们的母亲河一起呐喊!!!!</strong></font></p></div><p></p><p>哎!光俺们几个吼吼有用吗?</p><p>‘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还。。。。。。’</p><p>现在呢?连年断流</p><p>其实,个人以为,破坏就是信心不足的表现。............................</p><p>不好多说了再说下去就......</p><p>我还担心有一天断流了郎个办哟。</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6 8:07:34编辑过]
预计未来几年内,高品质金鱼将替代大部分热带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马头Lv.2 发表于 2007-4-26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安徽蚌埠
<p>美国正在兴起废除大坝运动,我在地理老师的杂志上看到的</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马头Lv.2 发表于 2007-4-26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安徽蚌埠
<p>母亲河!是我们该行动的时候了</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iTeresaLv.3 发表于 2007-4-26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广西梧州
救救长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lj@chinanative.net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两江带你看原生
  • 两江网站群
Copyright © 2001-2024 两江中国原生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0018879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3 |渝公网安备50010402000244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