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网站的一个科普贴,我改吧改吧拿这里来贴一下

[复制链接]
8453 27
陶陶鱼Lv.9 发表于 2013-6-24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湖北武汉武昌区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我以前办过一网站名曰陶陶鱼世界,后来不干了。这是以前的一个科普贴子在此发一下。

分类学是动物学的一个重要科目。过去传统的分类学叫经典分类学,是根据动物体貌性征等具体表现来进行分类的。数百年来我们都是用的这种分类法。如今出现一种新的分类法DNA分类法也叫基因分类法,这一分类法出现时间不过数十年研究还不完善而且因为基因技术问题有一些分类不见得准确,所以目前这一分类法还不能完全被接受。不过基因分类法依然延续了经典分类法:门纲目科属种的分类单位。
我们养的鱼按照分类法属于脊索动物门,这是现今进化史上时间最短进化程度最高的一门。这一门里面还有头索动物亚门、尾索动物亚门等几个亚门。鱼类属于脊椎动物亚门。这一亚门又被分为鱼纲、两栖动物纲、爬行动物纲、鸟纲、哺乳纲等几个纲。
科和属的变更确经常发生,反正一个研究成果出来一个属的所有物种就可能全部变成其他家族的成员了。见怪不怪吧。
种:分类学的种是基本分类单元。是指可以交配并繁衍后代的个体,与其它生物却不能交配,不能性交或交配后产生的杂种不能再繁衍。这就是种的种间隔离概念。所谓种间隔离很多人会理解错误,种间隔离是繁殖概念,主要是指有明显性征差异的物种,相互杂交形成的后代F1可以继续交配并形成F2,并不会因为染色体配对问题不能继续繁殖。这就被称作一个种,或者叫一个物种。即使从体表性征看两者差别巨大也只能是一个种的两个亚种而不能说是两个种。有些哥们理解的种间隔离是两个种之间有明显的性征差异就认为这是种间隔离,不正确。典型的例子骡子、血鹦鹉。骡子证明了马和驴之间有种间隔离是两个物种。血鹦鹉证明的大家都清楚了。
亚种:因为环境差异,主要是因为地域隔离等原因造成同一物种中有着不同的体色等体表性征差异,而且它们并未形成种间隔离的叫一个物种的亚种。一旦因为基因变化大,造成亚种间形成种间隔离,我们就可以将亚种升级成为种。科学界有股提升亚种的歪风,为了成为某一种之父不管不顾随随便便就给一些物种的亚种提升成为物种,很无奈。
变种:环境、基因突变形成体表性征突然较原物种发生重大改变的,我们称之为变种。最容易发生的变种应该是白化变种,尤其是现今社会,自然环境恶化,什么路岛效应啊、环境隔离啊、基因交流隔离啊等等。自然条件下都会发生更多的近交行为,白化病这一基因疾病的发生率急剧上升。古时候一头白鹿可以让皇帝老儿欣喜若狂以为天降祥瑞,现在这些应该都不算什么稀罕物事了。
以上三个都可以算自然的物种。
品种:这是我所见大家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例如我弄到条原生鱼帮我看看什么品种?再例如我采到蝦虎了帮我看看什么品种?这都是错误的。品种有自己的定义:指一个种内具有共同来源和特有一致性状的一群家养动物或栽培植物,其遗传性稳定,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首先品种是家养也就是人工定向育种的养殖概念。第二要有稳定的遗传特征。所以说任何原生鱼、野外采集的鱼类我们不能用品种进行描述,而要说这个物种或者这个种。因此上面的两个例如正确的说法应该是:1、我弄到条原生鱼帮我看看什么种?或者我采到蝦虎了帮我看看什么物种?这是基本概念。我们说哈士奇、雪纳瑞、加菲猫等等以及我们养的鸽子红、蓝盖子都叫品种,有些在人工条件下形成的观赏鱼也能叫品种。但是原生物种是不能被称之为品种。

动物的名字。一般来说全世界所有动物都有一个唯一的拉丁名,拉丁名又叫二名法命名例如溪吻虾虎的拉丁名Rhinogobius duospilus,前一个单词是属名表示这一物种属于Rhinogobius属的。后一单词duospilus是它的种名。在其后还可以跟一个亚种名。二名法的命名是全球唯一的,而其他的文字的命名就很难统一了。尤其是在我们中国就有学术界的真正的中文名,地方土名,商品名等等命名方法。一个物种的中文命名可能超过十几个。这当中起到最大破坏作用的就是商品名,商品名主要是来自港台鱼商,取的名字以吉祥如意的方式胡乱瞎起,可偏偏这又是对于缺乏专门的分类学知识的养鱼人而言最为经常接受到的,给中国鱼类命名体系带来很大的干扰。典型的例子  中文正确的命名:胭脂鱼、二名法:Myxocyprinus asiaticus、英文名:Chinese sucker、土名:
火烧鳊、黄排、木叶盘、红鱼、紫鳊、燕雀鱼、血排、粉排、香港人提供的商品名:一帆风顺。
我不能强求什么,但是还是建议大家能够尽量使用学术命名中的中文名。这对物种保育、传播、科普都有好处。

以前的文章,做了些修改请大家斧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27

许诺Lv.38 发表于 2013-6-24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河南焦作
仔细看了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探索Lv.48 发表于 2013-6-24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湖北武汉
恩 个人感觉两江也需要进步。需要为中国的小鱼做出一些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紫貂舞Lv.46 发表于 2013-6-24 12: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江苏连云港
为什么国产水龟除了鹰嘴龟,相互之间可以杂交,杂交子代也都能繁殖,也能和亲本物种复交?
其实我应该最懂你想表达什么,你意思是驴和马生出的骡子不具备繁衍能力,狮子和老虎产出的狮虎兽也不具备生殖能力,为什么草龟和喉生出的腊就具备繁衍能力对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24 21: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紫貂舞Lv.46 发表于 2013-6-24 12: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江苏连云港
楼主写的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紫貂舞Lv.46 发表于 2013-6-24 12: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江苏连云港
黄喉拟水龟,眼斑,草龟,欧泽,四眼和黑颈之间随便杂交啊。没有任何生殖隔离。我不懂科学原理。反正我还见过水龟草和闭壳龟以及半水龟黄缘盒龟的杂交体……
生殖隔离是指在自然条件下不易杂交(注意是不易而不是完全不能),所以人工环境下的杂交案例不具备参考意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24 19:04
楼主只做分类,不做遗传,专业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24 14:12
都是地龟科的,一个科的可以杂交,没有生殖隔离,至于杂交种的繁殖就不懂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24 13:33
呵呵抱歉,你说的我真不知道。没见过相关研究因此无法跟你探讨。 只不过基本的原理是不会变的。你说的情况,我觉得存在一些误区或者问题。只是具体是什么我不清楚。我对两爬类很不熟。因此不能再次不懂装懂。呵呵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24 13: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ONYGTALv.33 发表于 2013-6-24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河北石家庄
感谢LZ 两江是极度缺乏学术性和严谨性的论坛 我希望以后这里是一个面向大众的学术性论坛 而不是一个普通的加大的观赏鱼网站的原生版
说实话以前海豚说硬骨鱼吧的学术性氛围不如两江时,我着实是很呵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24 19:06
呵呵。观赏鱼原生版太多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24 13: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陶陶鱼楼主Lv.9 发表于 2013-6-24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湖北武汉武昌区

呵呵抱歉,你说的我真不知道。没见过相关研究因此无法跟你探讨。
只不过基本的原理是不会变的。你说的情况,我觉得存在一些误区或者问题。只是具体是什么我不清楚。我对两爬类很不熟。因此不能再次不懂装懂。呵呵抱歉。
前辈果然是学术研究人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24 23:17
谢谢老师指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24 23: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陶陶鱼楼主Lv.9 发表于 2013-6-24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湖北武汉武昌区
TONYGTA 发表于 2013-6-24 13:17
感谢LZ 两江是极度缺乏学术性和严谨性的论坛 我希望以后这里是一个面向大众的学术性论坛 而不是一个普通的加 ...

呵呵。观赏鱼原生版太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姓王Lv.24 发表于 2013-6-24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北京 鹏博士长城宽带
紫貂舞 发表于 2013-6-24 12:24
黄喉拟水龟,眼斑,草龟,欧泽,四眼和黑颈之间随便杂交啊。没有任何生殖隔离。我不懂科学原理。反正我还见 ...

都是地龟科的,一个科的可以杂交,没有生殖隔离,至于杂交种的繁殖就不懂了
驴和马都是马科产出的骡子就不具备繁衍能力。。。同科论翻倒。。。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24 21:44
不知是兄弟还是姐妹啊。生殖隔离就是种间隔离。只要F1不能生F2都叫有生殖隔离或种间隔离。 同科可杂交的情况还是少的,一般能杂交大多数是同属。紫貂舞兄弟说的情况我认为其中一定有误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24 17: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lj@chinanative.net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两江带你看原生
  • 两江网站群
Copyright © 2001-2024 两江中国原生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0018879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3 |渝公网安备50010402000244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