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江出梅汀,自大埔合一,奔流入海。曾经的韩江鱼米殷丰,竹舟罾网,渔歌彻夜,如今的韩江已经难以见到这番繁荣的景象了。现在的母亲河已经步入了水多少产的古稀之境,东南沿海丰沛的降水依然维系着大江充足的水流,但其中的鱼类物种种类及数量均甚少。偌大的江面上罕见鱼影,娴熟的钓客在一日的努力之后常常是收获颇少,以前常见的黄颡,鲌类如今也鲜有见到。大江中下游水域中多充斥着罗非等外来鱼种及常见的鲫鱼之类,连草鲤都几乎成为稀罕物。只有在江河上游山口河滩处才能比较经常地见到鮈亚科、平鳍鳅科之属,它们大都凭借着尚属原始的生境艰难繁衍生息着。今年本打算探访韩江的一些小支流,但最终都因时间而未能完成。这些支流如今已多改为水渠,用于灌溉之类,相信前景也不甚乐观。但年中还是抽空到江边走了两遭,收获微小。
茫茫雾气中,一叶小舟在波光中若隐若现。这是勤劳的韩江老渔人在寒冬凛冽的江心捕鱼。如今的大江中,鱼类数量虽则稀少,但老渔人依然操劳旧业,凭借高超的技艺收获少之又少的成果艰难度日。他在江心作,我在江边捕。严冬的江畔鱼影稀薄,惟有两种最常见的鱼类仍可在午后娇艳的阳光下偶尔得见。赤眼鳟,渔民钓客的主要收获,冬季亦常在浅滩处巡游;还有罗非,这泊来客依然完全适应了华南温和的气候,在韩江中繁衍壮大,也是由是此鱼的存在,使得韩江许多原本常见的鱼类再也没有了踪影。冬阳下,江畔生长的竹丛下群游的罗非倒是颇具风韵,有时甚至还能让观者疑似驻足于非洲三湖的岸边。
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 Richardson
尼罗河非鲫Tilapia mossambic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