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两江中国原生鰟鮍与鱊保护站回首2011系列(二)

 火.. [复制链接]
12253 30
鸟人Lv.44 会员认证 发表于 2011-12-21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本帖最后由 鸟人 于 2011-12-21 14:29 编辑

两江中国原生鰟鮍与鱊保护站回首2011系列(二)
意外

        两江中国原生鰟鮍与鱊保护站观察员,论坛会员swyzb在2011年观察到自己鱼缸内母中华鰟鮍产卵后,公方氏鰟鮍冲上去排精。随后他便将装有受精卵的杜氏珠蚌从缸内取出单独饲养,出苗后最终存活两尾,2011年8月,他将此两尾小苗交与我代为饲养,时至今日,两尾小苗已近半岁,身上各个特征也逐步显现。这也成为了两江中国原生鰟鮍与鱊保护站2011年鰟鮍繁殖的最大意外,为纪念这一有趣事件,特将此鱼命名为两江鰟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30

鸟人楼主Lv.44 会员认证 发表于 2011-12-21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
本帖最后由 鸟人 于 2011-12-21 14:34 编辑

方氏鰟鮍及其生活水域

方氏鰟鮍成体

方氏鰟鮍成体

方氏鰟鮍亚成体

方氏鰟鮍亚成体

方氏鰟鮍生活水域

方氏鰟鮍生活水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鸟人楼主Lv.44 会员认证 发表于 2011-12-21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
本帖最后由 鸟人 于 2011-12-21 14:38 编辑

中华鰟鮍及其生活水域
IMG_5282.JPG

南中华

南中华

北中华

北中华
母中华.jpg

南中华

南中华

中华鰟鮍生活水域

中华鰟鮍生活水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鸟人楼主Lv.44 会员认证 发表于 2011-12-21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
本帖最后由 鸟人 于 2011-12-21 14:42 编辑

两江鰟鮍各个特征均介于方氏鰟鮍与中华鰟鮍之间
两江鰟鮍1.jpg
两江鰟鮍2.jpg
2月龄.JPG
2月龄2.JPG
2月龄3.JPG
对比图.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kennLv.41 发表于 2011-12-21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广东汕尾
挖好了吧{:6_2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engyichengLv.20 发表于 2011-12-21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湖北荆州
我来补一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原生鱼Lv.21 发表于 2011-12-21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广东潮州
原生杂交货,不过估计应该不能繁殖......最重要的还是要注意不要误放到野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黑鲷Lv.20 发表于 2011-12-21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江苏苏州
感觉这样的天然杂交在野外有普遍存在。。。
我也有点这种感觉,但是自己从缸里发现,还能养大,也很难的,而且是偶然,偶然啊!OMG。 
发表于 2011-12-21 17: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梦到鱼Lv.41 会员认证 发表于 2011-12-21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北京 北京研究院
这个小伙子真厉害,很有天分,和鰟鮍也很有缘。
两江鰟鮍从嘴和尾鳍的状态比较好的继承了方氏的,侧纹介于两者之间,但这种继承似乎很不稳定。
另外,据我观察即使在北方,原生环境中粗纹和中华杂交的可能性也很大,而且野外捞到的中华表现各异,差距着实很大。
我之前捞到的北中华也一直怀疑他们的侧纹是和粗纹有关。。。。。不过只是猜测,截止目前还没能力实践。
参考1:
对比1.jpg
参考2:
对比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雪狼王Lv.32 发表于 2011-12-21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河南郑州
居然能够杂交。。。。是不是说明在多种鰟鲏共存的地方可能会出现因杂交而产生的新种?
其实可以理解为骡子,骡子生不出骡子。。。哈 
发表于 2011-12-21 20: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lj@chinanative.net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两江带你看原生
  • 两江网站群
Copyright © 2001-2024 两江中国原生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0018879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3 |渝公网安备50010402000244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