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问道,感悟三则!

[复制链接]
水天一水天一Lv.22 发表于 2011-11-2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浙江丽水 /电子政府网络
幼时常常会想这几个问题:一是佛会不会显灵,后来读了些经书以及和出家人的探讨,粗略明白了,脚踩祥云不是仙,如有那人叫刘谦。有相便是虚妄,不应念才是应念。二是有没有天堂地狱。原来一见钟情的感觉就是天堂,被人抛弃的感觉就是地狱。诸相皆由心生,有情即是菩提。三是修行的目标是什么。日渐清醒,辟如人生旅行,结果便是过程。没目标就是目标,不执着才见执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yon2001Lv.20 发表于 2011-11-1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浙江温州
人生往往感悟得太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路两手Lv.21 发表于 2011-11-1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日本
楼主是个好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鸟人Lv.44 会员认证 发表于 2011-11-1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
修心之人,能受非常之苦
修脑之人,能做常人不能做之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水天一水天一Lv.22 发表于 2011-11-1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浙江丽水
本帖最后由 水天一水天一 于 2011-11-1 19:36 编辑

道可道,非常道。古今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无法究竟即是法之究竟即是道之本义。道如养鱼,其乐哉不在乎鱼的品种,更不在乎缸的材质,亦复不是鱼龄长短,经验丰欠所定。养原生鱼之乐,纵两江版主,资深专家,往往不若新手粗缸,流连忘身。道亦复是。当一功成名就财富已知足方思悟道,尤如退休无所事事方去了解原生,种花养鱼,其离鱼乐差也,离道亦远矣。若有人刻意去追寻正果探究正道,则往往立念当下,选择了亡羊歧路。

——道在脑后莫强求,慧根只在你心头。悟道尤如养缸水,色想行识自然流。

纵观三则感悟,平等待瞎子若常人,不喜不悲,不惊不怜,是谓道。知烟为禁忌,欲戒,不刻意追求戒,是为道。老妪言谢心生感触,救济他人内心愉悦,皆道也。无人束缚,即是解脱;心有善念,当下正道。如此,乌龟正行大道当中,夫复何求哉。
兄弟写的真好,让在下不得不眼前一亮,感叹我们两江人才济济呀! 
发表于 2012-4-2 22: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饿乌龟楼主Lv.70 会员认证 发表于 2011-11-1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陕西咸阳 /腾讯公司数据中心
唯畅笑而答,言多无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饿乌龟楼主Lv.70 会员认证 发表于 2011-11-1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陕西咸阳 /腾讯公司数据中心
唯畅笑而答,言多无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饿乌龟楼主Lv.70 会员认证 发表于 2011-11-1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时候知道华岩寺,什么时候第一次去的,去过多少次?诸如此类等等。。。我可以坦诚的告诉大家,我早已记不清楚了。

        十几岁吧,十几岁的年龄充满了对社会的无知,以及心中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想望。也许是缘,有事无事都爱往寺里去溜达一下。有时候也约好友一起去。

         那时候的华岩寺,并没有现在这样的宏大,里面的华岩水库是夏天里人们避暑喜欢去的地方,而我却喜欢在寺里面逛逛。我特别喜欢寺里的(未来佛)弥勒佛像,倒不是喜欢他老是笑嬉嬉,大肚能容,容尽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遍天下可笑之人。而是我家里也有一尊弥勒佛像,很早就在我家里了,如今已经过了四十多春秋,比我的年龄还大。小时候家里困难,没什么玩具,在我儿时印象中就喜欢抱着弥勒佛像在床上玩。现在各个地方的弥勒佛像,都是笑得合不拢嘴。我家的弥勒佛像也是笑口,但在笑中却多了几分庄重与肃穆。而与现在造的弥勒佛像有所区别,这也是我长大后才发现的。说来也是很奇,儿时不懂事的我抱着弥勒佛像怎么玩,居然都没有把陶瓷佛像弄损一丁点。小时候的经历也许就是我和佛结缘的开始。

       当时华岩寺办居士证很方便,就在殿门口,一张四方桌,有两个师傅,在那里就可以办理了,手续也很简单,交上张照片,和两元钱工本就可以了。我给我外婆办了一个,跟当时还在世的释心月大师,一个姓。我外婆很高兴,不是因为去华岩不用再交两元门票,而是在很多时候有一种幸福感,后来直至十几年后外婆过世,这张由华岩寺发送的居士证都一直陪伴在我外婆身边,不曾离开。

        说起华岩寺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个师傅,一个就是释心月大师,我在寺里见过几次,大师很慈祥,看见了就很和善招呼我们,脸上的笑容自然而亲和,使人倍生亲切感,直至多年后的今天,我依然记得大师消瘦的脸上真诚和蔼的笑容。那是最纯净的阳光。另外一个师傅是个我到现在都不知道名字的小师傅,我在寺庙里买书,他给我讲解了不少,依稀记得其中的一本是“科学与佛教”,我外婆的居士证办理也是他指引的。其中深刻记忆的是他教我拿佛教书籍,要端正,不要乱放乱圈,虽然很浅显的道理,但却充满小师傅的虔诚和对佛的恭谨,小师傅送我们离去,瘦弱而立的身影,让我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忘却,此后我再也没有见过他,即使见到我想我也认不出来了。

        在华岩买过些书,“药师琉璃经”、“磐如菠罗密多心经”等等,这些年我都送给了一些我认为需要的朋友。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电脑旁就放着一本以前在华岩寺买的书,也是唯一的一本了,书名是〈中国佛教一〉,中国佛教协会编,赵朴初写的前言,出版日期是1980年4月第一次印刷。

        岁月飞逝,思忆如昨,我已经改变太多,而不变的却是这本书,书香依旧。
前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99 10
饿乌龟楼主Lv.70 会员认证 发表于 2011-11-1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道德经〉

   什么是道?我不知道,但我想从经书典籍中一窥端倪,很遗憾,不知道是我愚笨还是书读得太少,或者说书中解释太精妙,让我这个肉眼凡胎,无从究竟,一直懵懂不明。

   有一日,在一位老领导办公室里闲聊,她谈到:“我现在不再追求能拥有多少财富,我在追求的是悟道。”她的话引发了我思索:老领导现在拥有超然的社会地位和财富,这是让人非常尊崇和敬慕的,她完全有资格说这句话。对我而言,我现在追求的也许仅仅是难登大雅的生存之道。

   至此后反问自己,难道和我一样的每天都为生活而奔波忙碌凡人就没有悟道的契机和智慧了吗!?这使我更加希望能早日悟到“道”的至理,哪怕只是一点。寻来找去,我还是一无所得,忙碌依旧,不能超然也无法释怀。其中,却有些日常生活工作中的琐碎小事让自己感觉领悟到了点什么,就象黑暗中的一点光亮一闪即没,不是火,却也能带来光明的感受,抽取其中三则,望大家都来品品,这些许光亮带来的启迪。

一,幸福的瞎子
  
    从异地宽敞的办公室和令人羡慕的位子回到本地,为了养家糊口摆了个小摊位,卖点电脑用的小产品。一日店里来了个买东西的瞎子,和他一起来的还有他视力正常的儿子,我没在意,店里的同事知道我对此类人买东西的原则,就是少赚钱或者不赚钱,但不会白送,因为我觉得对残疾人最大的尊重就是把他们当成我们正常人一样看待,不歧视也不需特别照顾,况且我也有很大的生活压力,当时买卖很正常,也没什么特别。

   第二次他又来了,我也没在意,直到第三次,第四次。。。,我忍不住问他为什么会定点我们店来买东西,他回答很简单,价格公道,感觉我们店里同事也不错。同时也让我知道了他是搞盲人按摩的并以此为生。至那以后不但他来,他老婆也来(也是盲人),他介绍他朋友(都是盲人)也来。到最后,他们买的不是我们店里的东西也要让我们帮忙寻寻底价。有时候他们自己来不了,就让儿子来买,从不和我们讨价还价,而我们也不会因此而没有原则的乱报价。

   每次见到这些盲人们,他们总是笑笑呵呵的,也比较有礼貌,看不出来眼睛残疾给他们带来的阴暗和困苦。直到有一天,瞎子又来了,当然还是带着他老实的儿子,但同时来的还有一大帮扛摄像机的,端照相机的记者,记者说是要在我们店给瞎子拍几个买东西的镜头,而且是瞎子指定要到我们这里来拍,我很诧异,其间我私下问记者,他(瞎子)有什么好报道的啊?记者笑着回答:“你不觉得一个瞎子玩电脑很希奇吗?”

   我当场楞在原地,我怎么就一直没有想到呢?

菩提问道:

   瞎子也许比我们更懂得“光明”的含义。有些东西我们拥有却无法真正体会。

二,说“谢谢”的老婆婆

   我是个烟鬼,久不吸烟就犹如身怀火炭,坐立不安,曾经痛下决心戒过一年,满以为就此脱离诱惑,健康人生!但一不小心又被无良损友拉下无边烟海。其实,这都是借口,从根上说,烟就从没有真正戒掉过,香烟的味道一直在我心里萦绕。吸就吸吧!反正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佛教徒,也不是皈依的居士,所以谈不上犯戒,也就更谈不上被佛祖处罚的心理负担。为此买烟就成了我平时的生活习惯。

   在我居住的楼下,有一家香烟店,店主是个老婆婆,人老了,动作慢,思路也不是很利落,店里也比较阴暗,所以买东西的人就少,由于买东西的人少,所以店里的货就堆积起来了,货到了质保期还卖不出去,来买东西的人就更少了。

   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就想, 我每天都要买烟,反正到那里都是买,烟嘛,都是统一价。所以就经常到老婆婆店里去买,有时候回家的路上烟瘾来了,也克服一下,到她那里再买。每次买烟都是买了就走,也不多说话,反正就是一包烟。

   有一天,我按惯例下班回家前又到老婆婆店里买烟,老婆婆收到钱后,突然小声的跟我说了声:“谢谢!”我当时很诧异,我有什么好谢的?她接着喃喃说道:“我一个老太婆,手脚又慢,他们不会愿意到我这里来买东西的,我知道,你一直在照顾我的生意!”

   拿着老婆婆递过来的香烟,我突然感觉心里一股久违的暖潮涌动。

菩提问道:

   当“谢谢”说出口时,无论是说者还是听者,都有心灵的震撼和感动。可惜,我们大多时候对这样的小事,却从来麻木而无察。

三,对待伪装成乞丐的骗子

   我不是乐善好施的大善人,也没有想过通过做什么事情会得到佛祖施予的大福报及建立功德。至于功德和福报,我想这是佛祖们的工作,我这个凡夫俗子也帮不上什么忙,想帮忙,也帮不上。

   因此也就没有刻意去做什么利国利民的壮举,一切事随秉性感觉而办。有时候看到街边乞丐,着实可怜,也就顺手一点小零钱,施舍过二十元的有,过五十的就没有了。我也是个“穷人”,每天也为柴、盐、米、醋、茶而奔波,别人奔波了,生活变好了,就不在为这些生存基础要素而奔波了,奔其它更高级的去了。我奔波了,结果还是围绕柴、盐、米、醋、茶,一样不少,一样也不多。虽然我也想一夜爆富,满脸富贵相。但财神爷太忙到现在也没有来得及召见我这个穷小子(不过我倒相信财神爷有天会想起我的,呵呵),日子就这样过,现在面对自己的小家庭和父母,也有吃有穿。也就不觉得怎么样了,至少感觉比乞丐要好些,所以有时候就大方的给乞丐些小零钱,而且真是小零钱,保证绝对没给过大的,也给不起。

   一次和身边人走在街上,看见了乞丐,我又顺手摸了点小零钱,放在他碗里,身边的人急拉我走到一边,好心奉劝:“你不知道啊!现在这些乞丐,百分之八九都是骗子。他们是出来骗钱的。你还给什么呀!”我想了想,也对。反问自己不知道现在乞丐骗钱的问题吗?不是。我还不至于和社会脱节到对错不分的程度。那我为什么还要给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我想了想,有了自己的答案,我问身边的人“你会为钱去伪装成乞丐行乞吗?”身边人急忙摇头,想都不用想。我说:“这就对了,不管他是真乞丐还是假乞丐,肯定是生活或者某些方面出了问题,才会出来找人伸手要钱的,乞丐也不是人人争抢的什么好高尚值得人尊敬的热门职业,如果乞丐都象我们一样觉得小日子谈不上很幸福,但还充实过得去的话,也不会出来当乞丐了。”

   听完我的话,身边人当下无语。

菩提问道:

   我们想到骗人的乞丐只想到第一层,可恨,而想不到背后的,可怜。在日常中,我们同样往往只注重事物的现象,却忽视事物的本质。

   三则故事讲完。累了,就此打住。

                    (完)

                       

                              饿乌龟2007年12月22日于书房丑时
前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10

饿乌龟楼主Lv.70 会员认证 发表于 2011-11-3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lj@chinanative.net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两江带你看原生
  • 两江网站群
Copyright © 2001-2024 两江中国原生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0018879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3 |渝公网安备50010402000244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