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鲈鱼的悲剧,误人子弟的砖家

[复制链接]
鳄鱼鳄鱼Lv.16 发表于 2011-10-19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天津
不错的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njclovelLv.12 发表于 2011-8-12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江苏苏州
亲自去考了北大生物系动物学的研究生 看了卷子就知道所谓的专家什么水平了 妥妥的第一名 妥妥的没被录取{:6_2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007979楼主Lv.2 发表于 2011-8-13 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海南海口

刚开始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后来看到这个这麻木了。“到目前为止在花都水域发现外来入侵物种有巴西龟、攀鲈、清道夫、埃及塘虱、罗非鱼等,这些物种的存在给本地水生资源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直接威胁当地原生水生物种的繁殖与生存。为此,专家再次呼吁广大市民不要把外来物种随便放生。”攀鲈表示压力很大。
记者杜娟、黎亮通讯员梁永强唐联彬、黄镜华摄影报道

广州花都现"食人鱼"近亲 属外来入侵物种(图) 2008年08月05日07:55   大洋网—广州日报    我要评论(60)
http://news.qq.com/a/20080805/000527.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007979楼主Lv.2 发表于 2011-8-13 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海南海口
njclovel 发表于 2011-8-12 21:47
亲自去考了北大生物系动物学的研究生 看了卷子就知道所谓的专家什么水平了 妥妥的第一名 妥妥的没被录取{:6 ...

呵呵。表示压力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007979楼主Lv.2 发表于 2011-8-13 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海南海口
多谢大家用心回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096 13
qq007979楼主Lv.2 发表于 2011-8-12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海南海口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前些天看见了篇旧的报导,称广州有砖家带队用网捕杀一种小型淡水鱼,小学生看到了,要拿去放生。砖家称这是近年来外来入侵物种,生命力超强,不能放生。现在常有人称其为外来入侵物种。其实早在1792年德国博物学家布洛赫,记载了这种鱼,亚洲特有属,分布南至越南,西达印半岛,中国东南部到印度。这是2010年香港鱼类学生会主席介此鱼时给的资料,并且说到了其属香港野生鱼类。没想到三百多年后广州就有砖家称其为近年来的外来入侵物种,欲除之而后快。现在常常看到它就说是外来入入侵鱼类。真是误人子弟。它就是世界上七种能有陆地上“行走”的鱼。在南方很多地方都有,海南,台湾,福建,云南,广东,广西等地都很长见。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原生鱼。从小就知道有这种鱼了,它就是攀鲈鱼。 学名:汉语-龟壳攀鲈
原文如下:{:6_250:}
见攀鲈就打

  2007年10月13日,科考队再次出征芦苞涌。据调查,整个花都,攀鲈最多的是芦苞涌,而攀鲈的数量又居芦苞涌鱼类之最。这种鱼是入侵鱼类,好栖息于静止、水流缓慢、淤泥多的水体。攀鲈以小鱼、小虾、浮游动物、昆虫及其幼虫等为食,生命力及繁殖能力都超强,有它生长的地方,其它鱼类会相对变少。

  尽管戴着手套,不少队员测量攀鲈体重、长度时,仍被活蹦乱跳的它的背鳍或鳞鞘划伤,队员们火起,有人说,“搞死它!”从桶里捞起攀鲈就往地上扔,扔过再测。测完鱼,几位学生拎着鱼欲放生,赵俊、吴守华叫住他们,“攀鲈就别放回去了,它活着也是害。”朱学伟便将鱼倒到村里刚修好的水泥路上。“噗噗”,着陆的攀鲈仍在公路死命挣扎。华哥说,“这个长命的东西,恐怕到明天早上都还活着。”因攀鲈鳃部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鳃上器官,所以离开水后也能存活很长时间。
http://www.whnews.cn/news_old/2008-01/17/content_1273512_2.htm


看看真正的专家,每周一魚/龜殼攀鱸/莊棣華(香港魚類學會主席)
龜殼攀鱸

第三十二周的「每周一魚」,是海水魚中擁有最大成員的的類群「鱸系 (Percomorpha)」之中,屬於「鱸形目(Perciformes)」的「攀鱸亞目(Anabantoidei)」下「攀鱸科(Anabantidae)」,為一群淡水至鹹淡水的中至小型魚類。成員廣布於非洲及南亞熱帶及亞熱帶,包含「攀鱸屬(Anabas)」、「非洲攀鱸屬(Ctenopoma)」、「細梳攀鱸屬(Microctenopoma)」、「圓鱗攀鱸屬(Sandelia)」4個屬,現總共約有30種。今周所介紹的物種,是「龜殼攀鱸(Anabas testudineus)」。

物種故事

「龜殼攀鱸(Anabas testudineus;攀鱸)」是在1792年,德國博物學家布洛赫(Marcus Elieser Bloch,1723-1799)在外地魚類的自然史(Naturgeschichte der auslandischen Fische)第6卷中,採自亞洲的標本,以「龜殼花鮨(Anthias testudineus)」之學名首次被記載。

有關香港鄰近地區「龜殼攀鱸」的文獻缺乏,本文著者早於八○年末於深圳河水系元朗區,以及大嶼山北麓各水系有零星記錄,最近在2007年新界西北部(包括米埔自然保護區)的環境評估報告中亦有載述。

「攀鱸屬(Anabas)」,是在1816年,由法國醫生、解剖學及博物學家克洛奎特(Hippolyte Cloquet,1787-1840),在法國動物及博物學家居維葉(Georges L?opold Chr?tien Fr?d?ric Dagobert Cuvier,1769-1832)的胞弟居維葉(Fr?d?ric Cuvier,1773-1838)所編「自然科學字典(Dictionnaire des sciences naturelles)」第二卷的附錄中,根據1797年博物學家達爾多爾夫(Baron Dagobert Karl de Daldorff或 Ingobart Carl de Daldorf)在倫敦林奈學會會刊(The Transactions of the 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第三卷之論文攀鱸的自然史(Natural history of Perca scandens)所載之「攀鱸(Perca scandens = A. testudineus)」作為模式種(type species)而建立。[ *註:過往在文獻中所引用克洛奎特原文出處均有誤,特此訂正。]

本種的先定同物異名(senior synonym)為Amphiprion testudineus、Anabas testudineus、Anthias testudineus、Sparus testudineus,次定同物異名(junior synonym)甚多,有Amphiprion scansor、Anabas elongatus、A. macrocephalus、A. microcephalus、A. scandens、A. spinosus、A. testudineus lacustri、A. t. ricei、A. t. riveri、A. trifoliatus、A. variegatus、Lutjanus scandens、Perca scandens、Sparus scandens等。

「龜殼攀鱸」產量不多,體型小,不具任何經濟價值,中國古代文獻亦未見清晰的記述。

生活習性

「龜殼攀鱸」是「攀鱸科(Anabantidae)」的小型魚類,屬多年生,群或獨居、晝行、肉食及腐屍食性的原生淡水魚類(primary freshwater fish),成魚及幼魚均屬近水表之自由游泳動物(nekton),主要攝小型水生動物包括蚯蚓、昆蟲、小魚以及牠們的遺骸。約兩至四年達至成熟,最大者體長平均約十六公分。身體側扁延長略呈長方型,口端位(mouth terminal),上下頜具細齒,尾柄短而側扁,尾鰭圓型。體表底灰色略帶灰綠,體後方具許多黑色散點,腹部略淡,鰓蓋兩強棘間及尾鰭基中央各具一黑斑,體側具約十條黑綠色橫紋。無鬚,具平行背緣中途斷裂的側線,吻兩側淚骨及鰓蓋緣均具強鋸齒,體表被有硬而厚的櫛鱗,背鰭及臀鰭各具鋒銳硬棘約18及10條。在鰓內部上方具有輔助呼吸器官,稱鰓上器(suprabranchial organ)或迷路器(labyrinthiform organ),能納入空氣進行呼吸,在缺氧的滯水裡亦能生存。兩性異型不明顯,雄性頭略大圓鈍,具較濃暗的婚姻色,雌性頭小略尖,腹部略脹。繁殖期於春夏五至七月,在水生沉水及挺水植物茂盛處產卵,大型成熟個體可產約二千粒浮性卵,具領域(territorial)及親代撫育(parental care)行為。

地理分布

「攀鱸屬(Anabas)」分布於亞洲,西達印支半島,南至越南,全球僅有2個種,產於中國東南部至印度,為亞洲特有屬(endemic genus)。在香港,「攀鱸」分布於各大小河溪下游至河口及其鄰近濕地池沼。文化資料

「龜殼攀鱸」產量多,卻因體型小,鱗片硬而難宰,不成為河鮮,內地見於華南福建、廣東、海南島及雲南省各大小江河下游及鄰近濕地。基本性格溫順,易於飼養,對水質要求較低,能廣泛生活於各類淡水至鹹淡水環境,卻較易受驚而躍出魚缸外,離水一旦觸怒即豎起吻側及鰓蓋鋸片,不宜赤手處理,在海外是受歡迎的著名觀賞魚類。晝行性,在河溪石穴或水生植物間隱棲,野外觀察時絕不易發現,唯當牠到水面呼吸時可知其存在,每年豪雨低地河沼及魚塘氾濫時,可欣賞眾多大小「攀鱸」在淺水塘壆上友好地齊齊攀爬,遷散往鄰邊澤地及魚塘,在矇矓雨景中能添上一番自然界生命的浪漫。

生態檔案

「龜殼攀鱸」是香港的野生物種,卻與其他本港河溪的土產物種有著根本的差別,原因是牠對鹹淡水有一定程度的耐受性,故能廣泛分布於低地及近河口基圍等澤地,在華南區域受豪雨影響而有洪汛,珠江下游的「龜殼攀鱸」則能乘洪水沖至香港西部大嶼山北及流浮山一帶,在極淡的海面游到沿岸各大小河溪,周而復始,是本港少數能自內地不斷地以二次性擴散形式補充個體的淡水魚類。在香港的魚類組成中,屬下游低地淺水及澤地的中至表層魚類,主食小型動物及其遺骸,隱棲石隙或植物叢。對污染不太敏感,生存個數卻可反映嚴重水污染,作指標物種(indicator species)。過往香港野生「龜殼攀鱸」的記錄少,近年個體數目穩定,在個別區域有增減,由於身被厚甲兼具利鋸,難有天敵,能威脅其生存的僅有家居生活用水等污染,以及水邊鄰近土地開發有關工程的不當施工,必須注意檢討改善。顧此失彼其中重要一例,新界西北部防洪工程,雖有效防治了豪雨帶來的洪患,卻嚴重奪去了天然氾濫機制在生態系統中所起的作用,使廣泛低地淡水水生生物在雨季時,區域間在個體遷移及數量的相互補充等重要原有機能停止了運作,導致局部群落絕跡。希望日後在保留無害輕度澤地氾濫等方面,亦能多作研究。

魚類名稱

學名:漢語-龜殼攀鱸;英語-Climbing perch;拉丁語-Anabas testudineus (Bloch, 1792)

俗名:漢語-攀鱸、過山鯽、飛鯽、太陽魚;英語-Climbing perch, Anabas

【*有關本文之專用詞語,請到「香港魚類學會」的網頁:www.hkis.hk查考。】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10/01/24/KJXZ-1206196.htm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大爱这图。别人的{:4_1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13

qq007979楼主Lv.2 发表于 2011-8-12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海南海口
{:4_131:}每周一鱼/龟壳攀鲈/庄棣华(香港鱼类学会主席)图:龟壳攀鲈 第三十二周的「每周一鱼」,是海水鱼中拥有最大成员的的类群「鲈系 (Percomorpha)」之中,属於「鲈形目(Perciformes)」的「攀鲈亚目(Anabantoidei)」下「攀鲈科(Anabantidae)」,为一群淡水至咸淡水的中至小型鱼类。成员广布於非洲及南亚热带及亚热带,包含「攀鲈属(Anabas)」、「非洲攀鲈属(Ctenopoma)」、「细梳攀鲈属(Microctenopoma)」、「圆鳞攀鲈属(Sandelia)」4个属,现总共约有30种。今周所介绍的物种,是「龟壳攀鲈(Anabas testudineus)」。 物种故事 「龟壳攀鲈(Anabas testudineus;攀鲈)」是在1792年,德国博物学家布洛赫(Marcus Elieser Bloch,1723-1799)在外地鱼类的自然史(Naturgeschichte der auslandischen Fische)第6卷中,采自亚洲的标本,以「龟壳花鮨(Anthias testudineus)」之学名首次被记载。 有关香港邻近地区「龟壳攀鲈」的文献缺乏,本文著者早於八○年末於深圳河水系元朗区,以及大屿山北麓各水系有零星记录,最近在2007年新界西北部(包括米埔自然保护区)的环境评估报告中亦有载述。 「攀鲈属(Anabas)」,是在1816年,由法国医生、解剖学及博物学家克洛奎特(Hippolyte Cloquet,1787-1840),在法国动物及博物学家居维叶(Georges L?opold Chr?tien Fr?d?ric Dagobert Cuvier,1769-1832)的胞弟居维叶(Fr?d?ric Cuvier,1773-1838)所编「自然科学字典(Dictionnaire des sciences naturelles)」第二卷的附录中,根据1797年博物学家达尔多尔夫(Baron Dagobert Karl de Daldorff或 Ingobart Carl de Daldorf)在伦敦林奈学会会刊(The Transactions of the 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第三卷之论文攀鲈的自然史(Natural history of Perca scandens)所载之「攀鲈(Perca scandens = A. testudineus)」作为模式种(type species)而建立。[ *注:过往在文献中所引用克洛奎特原文出处均有误,特此订正。] 本种的先定同物异名(senior synonym)为Amphiprion testudineus、Anabas testudineus、Anthias testudineus、Sparus testudineus,次定同物异名(junior synonym)甚多,有Amphiprion scansor、Anabas elongatus、A. macrocephalus、A. microcephalus、A. scandens、A. spinosus、A. testudineus lacustri、A. t. ricei、A. t. riveri、A. trifoliatus、A. variegatus、Lutjanus scandens、Perca scandens、Sparus scandens等。 「龟壳攀鲈」产量不多,体型小,不具任何经济价值,中国古代文献亦未见清晰的记述。 生活习性 「龟壳攀鲈」是「攀鲈科(Anabantidae)」的小型鱼类,属多年生,群或独居、昼行、肉食及腐屍食性的原生淡水鱼类(primary freshwater fish),成鱼及幼鱼均属近水表之自由游泳动物(nekton),主要摄小型水生动物包括蚯蚓、昆虫、小鱼以及它们的遗骸。约两至四年达至成熟,最大者体长平均约十六公分。身体侧扁延长略呈长方型,口端位(mouth terminal),上下颌具细齿,尾柄短而侧扁,尾鳍圆型。体表底灰色略带灰绿,体後方具许多黑色散点,腹部略淡,鳃盖两强棘间及尾鳍基中央各具一黑斑,体侧具约十条黑绿色横纹。无须,具平行背缘中途断裂的侧线,吻两侧泪骨及鳃盖缘均具强锯齿,体表被有硬而厚的栉鳞,背鳍及臀鳍各具锋锐硬棘约18及10条。在鳃内部上方具有辅助呼吸器官,称鳃上器(suprabranchial organ)或迷路器(labyrinthiform organ),能纳入空气进行呼吸,在缺氧的滞水里亦能生存。两性异型不明显,雄性头略大圆钝,具较浓暗的婚姻色,雌性头小略尖,腹部略胀。繁殖期於春夏五至七月,在水生沉水及挺水植物茂盛处产卵,大型成熟个体可产约二千粒浮性卵,具领域(territorial)及亲代抚育(parental care)行为。 地理分布 「攀鲈属(Anabas)」分布於亚洲,西达印支半岛,南至越南,全球仅有2个种,产於中国东南部至印度,为亚洲特有属(endemic genus)。在香港,「攀鲈」分布於各大小河溪下游至河口及其邻近湿地池沼。文化资料 「龟壳攀鲈」产量多,却因体型小,鳞片硬而难宰,不成为河鲜,内地见於华南福建、广东、海南岛及云南省各大小江河下游及邻近湿地。基本性格温顺,易於饲养,对水质要求较低,能广泛生活於各类淡水至咸淡水环境,却较易受惊而跃出鱼缸外,离水一旦触怒即竖起吻侧及鳃盖锯片,不宜赤手处理,在海外是受欢迎的著名观赏鱼类。昼行性,在河溪石穴或水生植物间隐栖,野外观察时绝不易发现,唯当它到水面呼吸时可知其存在,每年豪雨低地河沼及鱼塘氾滥时,可欣赏众多大小「攀鲈」在浅水塘壆上友好地齐齐攀爬,迁散往邻边泽地及鱼塘,在蒙胧雨景中能添上一番自然界生命的浪漫。 生态档案 「龟壳攀鲈」是香港的野生物种,却与其他本港河溪的土产物种有著根本的差别,原因是它对咸淡水有一定程度的耐受性,故能广泛分布於低地及近河口基围等泽地,在华南区域受豪雨影响而有洪汛,珠江下游的「龟壳攀鲈」则能乘洪水冲至香港西部大屿山北及流浮山一带,在极淡的海面游到沿岸各大小河溪,周而复始,是本港少数能自内地不断地以二次性扩散形式补充个体的淡水鱼类。在香港的鱼类组成中,属下游低地浅水及泽地的中至表层鱼类,主食小型动物及其遗骸,隐栖石隙或植物丛。对污染不太敏感,生存个数却可反映严重水污染,作指标物种(indicator species)。过往香港野生「龟壳攀鲈」的记录少,近年个体数目稳定,在个别区域有增减,由於身被厚甲兼具利锯,难有天敌,能威胁其生存的仅有家居生活用水等污染,以及水边邻近土地开发有关工程的不当施工,必须注意检讨改善。顾此失彼其中重要一例,新界西北部防洪工程,虽有效防治了豪雨带来的洪患,却严重夺去了天然氾滥机制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使广泛低地淡水水生生物在雨季时,区域间在个体迁移及数量的相互补充等重要原有机能停止了运作,导致局部群落绝迹。希望日後在保留无害轻度泽地氾滥等方面,亦能多作研究。 鱼类名称 学名:汉语-龟壳攀鲈;英语-Climbing perch;拉丁语-Anabas testudineus (Bloch, 1792) 俗名:汉语-攀鲈、过山鲫、飞鲫、太阳鱼;英语-Climbing perch, Anabas 【*有关本文之专用词语,请到「香港鱼类学会」的网页:www.hkis.hk查考。】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10/01/24/KJXZ-1206196.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007979楼主Lv.2 发表于 2011-8-12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海南海口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_131:}美丽的攀鲈是国货

评分

参与人数 1浪花 +20 收起 理由
公众号编辑 + 20 本贴已被《两江网站群》微信公众号所采纳,.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采叉王Lv.48 发表于 2011-8-12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IP: 福建宁德
现在没上过两江的专家,根本不是专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拿ak的海豚Lv.9 发表于 2011-8-12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广西南宁
记得又一次新闻上说放生海龟
结果被丢海里的是·一直陆龟

定期枪毙一批砖家叫兽,有利于社会河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lj@chinanative.net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两江带你看原生
  • 两江网站群
Copyright © 2001-2024 两江中国原生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0018879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3 |渝公网安备50010402000244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