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一:「冷静」
→
看清楚那是否真的白点,再冷静地判断相应的对策。
有很多养鱼新手一见到鱼的顶鳍或尾鳍有一点白色的物体,或甚至乎发现鱼有擦身的情况出现,就断定那是白点病,跟手以为世界末日来临,又捞鱼又加温又落药,结果得不常反。其实鱼鳍上有白点物体,很多时都只是因为「打交」或「撞木撞石」所致,而擦身等情况亦会在鱼鳞因先前受损,再而痊愈时发生,胡乱地加温落药,后果也不用多说。
所以先要冷静地作出观察一段时间,在肯定那是白点病后,方才因应环境而作出适当的治疗部署。要知道白点病本身并不可怕,极其量只可以用「烦」来形容,真正可怕的是那些只顾心惊而又不懂得去处理的人;现实里导致死鱼的罪魁祸首,往往并不是白点虫,而是人。
步骤二:「隔离」
→
轻微病患的鱼留在大缸中治疗,严重病患的鱼捞起放落医疗缸分开治疗。
理论上,白点病是适宜整缸处理的。因为就算缸中只有一两条鱼出现白点,好有可能白点虫在缸中已经经过了一次或以上的生命周期,捞走有白点的鱼亦不代表水中、草上没有白点虫的孢子或底床上没有它的成虫正在分裂当中,所以最有效和最彻底的方法还是整缸处理。
其实,除非在别无他选的情况下,个人一直不甚主张每每将所有病鱼捞走放在医疗缸治疗。因为病鱼本身巳十分虚弱,就算在医疗缸中水质有几相似、水温有几相同,但始终都会有所差别,而且在一个新的环境之下,或多或少都会使病鱼受惊,令其更加虚弱,进一步减低其抵抗力,治疗上往往会因而更为困难,转缸过程若处理得不好的话甚至会令病鱼比白点虫还要先行一步。
不过若当中遇有严重病患的鱼,在这种迫不得意的情况下,捞起它们分开治疗还是有需要的,因为这样可避免大缸中轻微病患的鱼受到再进一步的感染,亦直接令大缸中的病情可以更容易地受到控制。
如果本身已有医疗缸一直在运作着的鱼友草友们,隔离的程序会比较简单,做足对温对水就可以了;而对于那些没有医疗缸,而需要临时开一个的朋友们,亦不需要惊惶,可以试试以下的简易开医疗缸方法:准备一个细玻璃缸,正常来讲一呎或以下已经足够,方便日后易于收藏
鱼缸最好有盖(书本、杂志都可以),恐防病鱼因厌世而跳缸自尽
准备一个流量适合的挂滤,每小时流量是鱼缸容积的3至4倍巳经足够,太大的话会只会加快水流,迫病鱼运动量增加而令其更加虚弱
在大缸中抽少量正在使用的白棉放入挂滤当中作为唯一的滤材
准备弱灯一支,避免强光令鱼受吓,W数唔重要,可以清楚观察当中鱼只便可
准备气泵一个,弱的便可以,太强的话只会增加水流,要24小时打气帮补
准备小型暖管一支,半水上型的较好,方便调教温度,另加温度计一个
弱酸性的鱼可在缸底铺少量ADA黑泥增加水的酸性,弱碱性的鱼清缸就可以
用大缸中的水开缸,千万不要用新水,有黑泥的话要用胶袋铺泥面再慢慢落水,尽量避免冲击而令水变浊
先运作约半至一小时,待水开始清和温度与大缸相约的时候,就可以对水对温落鱼
步骤三:「加温」
→
慢慢地或分段地将水温调高至28℃或以上,但不要超过30℃。
调高水温的目的,就是要加快白点虫在鱼体身上的生长速度,催化它们成熟然后脱离鱼体;另一方面,此举亦有助缩短水中那些白点虫孢子的寿命。
不过,有很多养鱼新手一直有个误解,听别人讲话加温,就以为水温愈高就等同愈好,有些甚至会将水温调高到32℃或以上,殊不知道此举只会令病患中的鱼更加快和容易死亡!其实当水温24℃至26℃时,整个白点虫的生命周期只会得约48小时,亦即2日,已经够快有余。过份地加温,只会令病鱼的新陈代谢过快,直接使其更加虚弱,病情严重的鱼会往往因负荷不了以致死亡。再者,过份地高温亦会对缸中的水草构成一定的压力,轻则叶黄草溶,重则枯萎,而且还未计对缸中其它生物如虾、螺等的影响。
所以切勿盲目地加温,因为此举「只有百害,而无一利」。
另外在加温的同时,大家还要注意水中的溶氧量。要知道当水温愈高,水溶氧量就会愈低,但生物耗氧量却会增加,而且当鱼只因病虚弱时,对氧气的要求会比平常为多。因此大缸中最好在关灯后打气帮补,而医疗缸中则要24小时打气。
步骤四:「落盐」
→
大缸中用不高于0.3%浓度的盐水进行维期约3至5日的药浴,医疗缸中用不高于0.5%浓度的盐水进行约1至2星期的药浴,两者所需的实则时间均要视乎进展而定。再严重的话,病鱼可以先以1.5%的浓度去进行药浴,时间以半小时为极限,视乎病鱼的大小和体质而定,完成后再放落医疗缸治理。
何为0.3%的浓度?计算的方法很简单,浓度0.1%就是以100g的盐加入100L水当中。举个例子,个缸150L水,要达到0.3%浓度的话就要落450g的盐,如此类推。至于落甚么盐,幼盐或粗盐,分别则不大,只要是餐桌盐便可,但个人一直比较喜欢用供食用的海粗盐,贪其杂质较少而且未经漂白。另外由于现在不是煲汤,落盐时千万不要将盐直接洒落缸,要先要用暖水将其完全溶解,才慢慢地、均匀地倒入缸中。
假若一个不留神,落多了盐量,令鱼出现沉底无神或大口大口呼吸等症状时,亦不需要惊慌,换水就已经可以解决问题。
用盐的好处,除了效果显著之外,最大的优点是它十分可靠,并不会对已建立的硝化系统产生任何不良的影响,而且浓度若不超过0.5%的话,对水草本身亦影响有限。其实坊间巳经有很多「完全无敌超级摧毁白点虫药」,当中亦不乏功效显著的,例如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或甚至乎有些好似如TDC(Taiyo Diseases Control)等,标明会自动分解,不需要换水,十分安全云云。
可靠或可信与否,个人不敢莽下定论,只知道用这些药时切记要将UV灯关掉,以防令药物因氧化而产生有害物质,亦无办法为大家提供任何进一步的测试数据;不过既然盐本身巳经好使好用,又肯定不会对缸中的草或其它生物产生未知的副作用,家中的厨房亦有大量,价钱又平,更一定可以和UV灯共同使用来达致更佳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步骤五:「换水」
→
大缸中隔日换水四份一,医疗缸则隔日换三份一,直至疗程完成,而每次换水均要保持盐份的浓度。
其实水并不需要太密地换。换水的目的是要:一)减低水中所含白点虫活孢子的数量,二)将死去的白点虫成虫或孢子带走而令水质在治疗的过程中得到改善。要明白就算如日常管理中的换水,都会为缸中的生物构成一定程度的压力,更何况是正在生病中的鱼。换水太密或太多只会令病鱼更虚弱,更难快速痊愈。
另外换入的水要保持适当的盐浓度,例如大缸中换走50L水,新换入的50L水就要在先前加入150g的盐以维持0.3%的浓度,当然不要忘记加定水剂(除氯和除重金属),而且可能的话,要尽量避免温差的出现,在冬天时最好先为新水加温,等新水达到和大缸一样的温度时,才好加入缸。
当完成整个疗程后,亦即是白点病被完全治愈后,亦无需要将大缸内的水一下子全部换走,只需先换三份一,然后再照平常一样,每星期换三份一水便可。
步骤六:「等!」
→
耐性是最好的战友。
如同对付任何鱼病一样,治疗白点病最重要的是切忌「心急」,正所谓欲速则不达,下下都贪快,又高温又加重药,不要说是病鱼,健健康康的鱼都会死。
那么几时才叫作战胜利呢?要等到再无发现鱼身上有白点的那一日开始计,其间继续疗程,若果在跟着的3日内都没有白点再出现,那就可以开香槟庆祝了;若果不幸地发觉白点再现,亦千万不要泄气,可能白点虫太强,到时只需再维持疗程一段时间,直致可以开香槟的情况出现为止。
另外一个很常出现的误解是,鱼病时要停止喂食。其实这是毫无必要的,因为鱼病时同人生病时一样,虽然未必有胃口,但也需要营养才能增强体质,再而增加抵抗力去应付白点虫的攻击。所以千万不要停止喂食,反而在喂食的份量上需要减半或以上,避免病鱼因无胃口,令食物过剩而导致水质迅速恶化,或因病时吃得太饱而引发其它如消化不良等并发症。若然可以的话,鱼病时喂些高级少少、容易消化的饲料会更好。
其实总括来讲,只要肯「细心」地观察,「爱心」地对待,再「耐心」地去应付……,白点病?敢大胆讲句:毫无难度可言。 |